首页 > 财经 > 财富生活

大山里的香菇专家

2014-12-04 09:52:30 来源: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见习记者 陈 琛 记者 肖 云)商州区牧护关镇秦岭村五组的冯浩峰,正在给我们讲述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他黝黑的脸上满是坚毅的神情,他说:“我现在的想法就是带领大家把香菇种好,市场行情没人能保证,但是我可以向大家保证香菇的成活率和质量。”
  打开致富门
  1985年,初中毕业的冯浩峰跟随亲戚一起到西安打工,他在街上卖过菜,也在工地上当过苦力。“老人年纪大了,孩子眼看着也要入学了,我就想着要是在家门口找一个挣钱的营生,能照顾到家人就好。”
  2001年,冯浩峰在西安菜市场发现了自己寻觅已久的致富项目——种植香菇。家乡海拔高,温差较大,气候条件特别适合冬菇生长,也刚好填补了这个阶段市场对香菇需求量大,而其他产地无法供货的空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恰好在这时,浙江养菌大户到镇上考察,打算在牧护关镇搞试点种植香菇,冯浩峰决定跟着他学习种植技术和经验。同年,冯浩峰投入1万元,在自家的一亩地里搭起3个大棚,进了5000袋菌种,开始了香菇种植之路。
  艰辛种植路
  种香菇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多人看到繁琐的工序,就打起了退堂鼓。尤其是冬菇,要在农历十一月、十二月购进菌杆做成菌袋,绑袋完成后,用摄氏100度高温的炉子进行36个小时的灭菌,3万袋的菌棒就得花一个月来完成这些工序,而牧护关冬天气温格外低,这给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几乎天天得熬夜,白天雇人来帮忙,晚上还就得自己上,担心出岔子。”回想到这个阶段的工作,冯浩峰的眼里不自觉地流露出略微的疲倦。
  2002年4月,因为技术不到位,加上下了五六天的连阴雨,冯浩峰家里的4个香菇大棚全倒了,菌膜也损坏了。本来马上要出菇了,只能眼看着出菇量大大降低,重新搭建大棚,尽量减少损失。
  2003年,终于收获了香菇,他们满怀希望装车拉到市场出售。谁知当香菇拉到西安市场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淹没了整个市场,所有的香菇都泡了水,只能当垃圾倒掉。冯浩峰不光赔了所有的香菇,还要赔上运费,这样一来又损失了两万块钱。他的心情真是糟糕到了极点,“无可奈何啊,大家都感觉特别难受,不知道回家怎么交代,却也只能回家。”
  2004年,冯浩峰总结了前几年杂苗感染、消毒不到位等技术问题,掌握了种植要领,从一个对种香菇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精通种植的专业户。慢慢摆脱了亏损的状态,种植步入了正轨,于是,他去信用社贷款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开始了香菇种植新阶段。
  2013年,香菇行情稳定,平均能卖到4元一斤,冯浩峰种植的3万袋香菇,一个菌棒赚2元,一年下来净赚6万元,家里3个孩子上学的学费还有日常开销,就靠冯浩峰的这些香菇维持,日子慢慢富裕起来了。
  全村齐发展
  看到冯浩峰种植香菇挣了钱,周围的村民也纷纷种起了香菇,从秦岭村本组扩展到秦九村、秦政村,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香菇种植中。“我能干成,你们也能干成;我能赚钱,你们也能赚钱。”冯浩峰始终以一颗朴实的心,接待所有来考察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的乡亲,耐心地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我总是告诉他们,只要学到技术,能把香菇种出来,就成功了。”
  今年8月,以冯浩峰名字命名的“浩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社员达到20户,香菇种植面积达到100多亩。“因为大家都信任我,觉得我诚心为大家办事,所以一致决定用我的名字来命名,这让我觉得肩头的责任更大了,我会带好头,给大家带来更大的效益。”合作社成立后,给种植香菇的村民带来了便利。只要有机会,大家就凑在一起,探讨种植技术,分享种植心得。

编辑:崔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