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季报披露完毕,A股市场结构性估值分化情况愈发凸显。此前市场认为,结构性估值泡沫正在出现,中小盘股股价溢价渐高,大盘蓝筹股估值较低。低估值蓝筹和大盘股具有结构估值优势。
权重板块的低估值水平使部分基金在年初的投资中保持积极的仓位,并对高估值的中小盘股比例进行控制,倾向于周期性行业的配置。然而市场的回应严重挫伤了这些基金的信心。大智慧的统计显示,今年年初至5月7日,沪深300(2836.789,-60.07,-2.07%)跌幅达到21.03%,基金重仓股整体跌幅略窄也达到17.90%。而同期中小板综合指数仅从5848.87点减为5847.35点,跌幅不足一个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基金净值遭遇不断重挫后,一轮行业性的"思路转换"展开。在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关于估值的"两极论"被抛出。
有基金经理认为,市场或将分化为两套估值体系,以高成长性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低成长的传统产业宜采用不同的估值标准。这被理解成具有成长性和新兴产业的个股可以充分享受高估值。此言潜台词中,大盘蓝筹与中小盘股估值差距逐渐收拢的 "风格转换"命题似乎已成为历史。
别嫌太贵中小盘基金人气够火
2010年1季度,沪深300的利润增速为57%,中小企业板利润增速为67%,创业板的利润增速为36%。由于盈利的迅速增长与A股连续下挫,市场估值分化拉大。5月6日申万指数中,沪深300的静态市盈率为18倍,中小企业板为43倍,创业板为76倍。大盘股与中小盘股间估值剪刀差近一步拉大。
在"风格转换"提法的影响日渐衰微后,估值两极论正在公募基金上演。从今年年初至今来看,无论是保有的老基金,还是陆续获批和发行的新基金情况来看,公募已经悄然向本已高估的中小盘股票转移。
长城证券此前对公募基金一季报的统计显示,一季度末基金重仓持有的前六大行业依次为金融服务、机械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商业贸易和信息技术,合计占基金持股市值的比例为63.26%,信息技术是当期增持最多的行业,占基金持股市值比例增加了1.66个百分点,医药生物、机械设备也增持较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经过年初的挫折之后,公募基金正在调整思路。当期采掘、金属非金属、金融服务、房地产和建筑行业等六个集中了大市值个股的行业被减持,其中采掘行业减持最多,和市场配置相比低配4.13个百分点。这也导致基金持股的行业集中度同比下降。
进入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憧憬的风格转换并未到来,主题投资和中小市值个股的发行高潮却提前到来。
市场上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共有13只,股票型多达8只,而且多以具有成长前景和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和个股为主要投资方向。嘉实的价值优势、汇丰晋信的低碳先锋、富国抗通胀主题、大摩卓越成长等均为此类型。
目前已经获批等待发行的两只基金,也主打产业概念。博时基金旗下的第16只开放式基金博时创业成长,明确提出其投资理念就是通过深入研究创业成长型公司。而旨在把握"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优势企业"的华商产业升级基金,成为国内首只以产业升级为投资目标的股票型基金,明确将产业升级股票作为主要投资标的。
而从今年3月份农银汇理中小盘股票基金成立以来,多达三只明确投向中盘和中小盘的新基金也陆续成立。
估值"两极论"风格转换成为历史
"周期性行业的估值吸引力有所增强,但政策紧缩增加了盈利预期的不确定性。"位于上海的富国基金5月份的投资策略报告指出,投资机会将来自于盈利预期的逐步稳定,特别是与投资相关产业链的板块。
在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关于估值的"两极论"被抛出。有基金经理认为,市场或将分化为两套估值体系,以高成长性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低成长的传统产业宜采用不同的估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