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审批项目速度的加快,地方排队拜会国家发改委的消息,已屡屡见诸报端。各地纷纷加快本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希望尽快送到发改委核准。
瑞银24日发布《中国经济周报》预计,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将会在未来几个月有更明显的反弹。尽管投资这一拉动经济的传统方式已被百般诟病,但瑞银认为,在所有已经宣布的政策中,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依然是增加政府基础设施投资。
新华社25日也援引多位专家的话称,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领跑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将在短期内再次加速。
瑞银甚至断言,在外需最坏的情形下,政府也可能会放松房地产政策。(编注:《上海证券报》26日援引商务部副部长李金早的话报道称,5月上旬中国的贸易情况出现好转迹象,进出口总值达到109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6%,其中出口增长27.3%,进口增长28%。)
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25日说,中国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许多潜力可挖,随着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货币政策微调来刺激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可能会在当前季度触底后于第三季度反弹。
“营改增”加速扩围
虽然政策选择依然充分,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结构性减税,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增加经济效率,将会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保持长期稳定增长起到更大作用。
据新华社报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微博)25日在上海举行的21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年会上表示,政府已下决心将结构性减税的文章做足,而营业税改增值税则是结构性减税的重点。他认为,此项改革的前景明朗,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企业有效减负,更旨在促进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
贾康指出,上海已经启动的“营改增”,一年可以减轻企业几十个亿的税负。
贾康认为,上海先行之后,其他地区的跟进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改革已成为各方共识。他估计,除上海外的长三角地区会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上半年向本地企业明确改革预期;另外,环渤海区域、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也会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跟进。“最终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即一个全面贯通的、用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覆盖整个企业之间的流转税纳税关系的市场。它会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继而提高服务的性价比和提振消费。”(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