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钢铁产能已突破6亿吨,过剩1亿吨以上。2009年突破7亿吨,2010年突破8亿吨。因此湛江钢铁项目要上马,必须建立在淘汰本省内1000多万吨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实施,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宝钢重组韶钢、广钢实施异地迁建的过程。
钢铁业人士指出,尽管目前钢铁行业存在整体产能过剩,但并不意味着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要停止。例如在布局方面,生产是北重南轻,消费是南重北轻。
2010年5月,时任市常务副市长的王中丙在作《钢铁及配套产业》专题报告时说:“该项目的建设,不仅能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且能有力带动南方重化基地和粤西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推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不能错过的机遇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王中丙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湛江的发展,曾深情地表示,湛江的机遇绝不会在我们手中错过。
1984年5月,湛江与天津、上海、大连、温州等14个城市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但在过去的20多年中,湛江的发展却难尽如人意,在沿海开放城市中较为“落寞”。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湛江市经济发展速度在加快,2011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1708.22亿元,与上年的1405.06亿元比,增量突破300亿元,达303.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
不过,这一数据不仅远远落后于珠三角的几个城市,在广东全省21个地市的排名中也仅位列第9。尤其是定位于粤西地区中心城市的湛江,经济总量尚不及粤西地区的另一个城市茂名。
“一是这么多年来政策的把握和机遇的把握不好,二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所处地理位置和优势,这种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没有把资源优势变成现实优势。”去年初,现广东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局长、时任湛江市市长的阮日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近几年,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首批沿海开放港口的湛江也正在崛起,尤其是先后几个大项目落户后,湛江越来越被外界所看好。
根据湛江市提出的目标,到2016年,湛江将基本建成以钢铁、石化及造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广东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4000亿元,在广东的排名将“坐六望五”,全力冲刺广东前五位。
王中丙接受媒体采访谈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合资项目及湛江钢铁项目时表示,这是改变湛江的两个项目,是改变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两个项目。(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