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抓住时机调结构
对于如何应对欧元区危机,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既不能杯弓蛇影,也不能过于轻视,而需要密切关注,未雨绸缪,及早制定预案。
“首先需要对形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目前的欧债危机不是暂时的问题,涉及欧洲经济结构改革、欧元区的制度设计、福利体制改革等多重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这些改革历时会非常长,我们应该做长期的准备而不是短期应急措施。”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欧洲经济问题专家刘明礼表示。目前,欧洲很多国家都在为欧元区解体做预案,比如欧洲国家已经考虑希腊退出欧元区后资本管制的问题,刘明礼就此指出,中国也应该增加相应的预案以防万一。
“其实欧债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问题在国内。”蒋先玲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当外需减小时,中国的企业就会有明显的痛感。企业订单大幅锐减,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可以把欧债危机当成一个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机。在欧美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我们正好喘一口气,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利用这段时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蒋先玲表示,对欧洲出口较多的主要是中小企业,政府应大力帮助它们实现转型,一方面努力提升其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一方面可以引导部分企业从出口转内销。“在短期内,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帮助它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