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调查具有一定片面性,上网的人多数比较年轻,某种意义上老人占位子,年轻人压力会很大,网上很难展现出全景的结果,需要对不同行业、单位、层级的人进行调查。”人社部上述人士告诉本报。
据其介绍,人社部针对延迟退休的调研,将包括不同年龄的工作者,不同层级的职工,企业高管、工人等,各个地方、各行业以及各种类型单位,全面了解其对延退的反映。
延退影响就业
今年1月份,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回应上海等地试点弹性退休制度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能够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同时也承认该政策会对当前中国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延长退休年龄会影响多少年轻人就业,刘军胜表示,人社部还没有相关测算。不过他告诉本报,保守估计,全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大约1500万-2000万左右,根据GDP增长情况,每年能解决就业岗位在1000万个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在正常退休情况下,每年也有400万-500万人是找不到就业岗位的。
“延长退休会不会有更多岗位被占,是否会冲击一部分年轻人的岗位,需要详细研究。需要找好养老金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平衡,这牵扯到国民福利。”刘军胜表示。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则认为,中国每年都有新增劳动力2000万-2400万人,但新增的工作岗位只有1000万左右,其中在新增岗位中,有30%是“自然更新”,即其中绝大部分是退休让出来的位子,“比重不可谓不大,当前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必然会冲击就业”。
不过,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则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对就业的负面影响主要发生在实施这一政策的最初几年,然而这种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并消失。
但是他也承认,推迟退休年龄对企业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城镇正规部门和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比较大。
作为一项弹性退休制度,是否对不同的劳动者区别对待,学者也有不同看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主任乔健等人曾建议,对弹性延退实行分类管理,通过试点、调研推进,总体上制造业不适合采取推迟退休的制度,适合的行业集中在脑力劳动行业。
“行业里面有不同工种,执行起来会非常困难,弹性退休要考虑个性差异,但是行业层面就过于复杂了。”林义告诉记者。
延退要有高福利
对于延迟退休政策,采访中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尽早决策,小步渐进,逐步到位”。
“小步渐进,在一个较长的期限内到位,这是比较稳妥的方式。延长是趋势,弹性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公众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这样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林义说。
林义说,延长退休年龄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国外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我们现在可以提出这个问题,至于是用5年还是15年,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延长,是漫长的过程。
林义介绍,美国社保制度1935年建立时,即把民众领取标准养老金的年龄定在65岁。其延长退休制度直到2003年才开始实施,满65岁的职工延长工作2个月,2004年满65岁延长工作4个月,直到2015年,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7岁。
美国政府目前发放全额社会福利保障金的最低年龄是65岁,如果在62岁选择退休,只能拿到部分保障金。
以年薪4万美元年收入的人为例,最早在62岁时就能够领取养老金,但提前领取每个月只有810美元;而如果他在可领取标准养老金的65岁开始领钱,每个月可以领取123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