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中经济会议定调“稳增长”后,中国经济将呈现何种走势?这令即将出炉的经济数据格外引人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8月9日包括CPI、PPI等在内的7月经济运行数据将集中出炉。业内人士指出,在物价整体平稳运行的背景下,受翘尾因素影响,7月CPI同比涨幅或将进入“1”时代,同时,PPI降幅或继续收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渐明。
“但国内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任务仍然艰巨,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央行发布报告称,下一步将延续宽松货币政策以稳增长。而在低通胀的背景下,业界判断,8月或迎来再度下调存准率的时间窗口。
翘尾因素或致7月CPI继续回落
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数据,尽管处于蔬菜上市高峰,但由于多地持续暴雨,蔬菜生产及供给受到影响,导致7月食品价格有涨有落,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维持平稳运行态势。
“继6月份CPI创下29个月最低点之后,7月CPI涨幅或继续下行,进入1时代,涨幅将在1.7%左右”,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向南方日报记者指出,预计7月食品价格环比将可能基本持平;同时预计非食品价格与上月相比继续小幅下行,加上本月CPI翘尾因素比上月大幅回落0.47个百分点,初步判断7月份CPI同比涨幅在1.7%左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造成CPI连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并非翘尾因素,而是持续疲软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真实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需求进一步减弱”,孙立坚称。
而对于整个三季度CPI走势,唐建伟指出,由于整个三季度CPI翘尾因素都将处于持续回落过程,因此如不出现新的涨价因素,预计三季度CPI同比都将维持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运行,下半年CPI同比涨幅2.2%左右,全年低点可能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
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认为,7月份后,翘尾因素对CPI向下的影响将降低,CPI同比增速将逐步见底回升,“不过,7月CPI同比涨幅在翘尾因素影响下或下跌至1.6%”。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持同样观点,报告指出,物价形势大体平稳,未来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环境和总需求状况。目前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夏粮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物价继续回稳。
“受到基数降低等影响,8月份后同比CPI有可能出现一定回升,目前回升力度不会太大”,报告同时指出对长期通胀的担忧,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PPI降幅或继续收窄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渐明
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比1-5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尽管利润增速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但降幅有所收窄,显示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渐明。
日前,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发布的7月份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报告显示,7月份BCI指数为0.04,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6个月下滑并2个月处于负值运行的趋势。
由于BCI指数跟踪国民经济最上游100种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变化,能提前反映出制造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在生意社的分析看来,7月份BCI指数重新回到正值区间运行,显示出尽管上行动能不足,但经济增长已开始出现企稳迹象。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预计称,PPI环比和同比都会有0-0.5个百分点的增长。
从商务部最新数据来看,尽管其重点监测7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依然持续下降,但7月中旬国际油价出现暂时性大幅反弹,使得国内今年第三次下调成品油价格之后市场批发价反而有所回升,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生产性价格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