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国庆期间市场金银饰品掺假突出 送检银饰85%不合格

国庆期间金银饰品掺假突出

2012-10-10 11:52:47

  国庆黄金周刚刚过去,广州各大珠宝检测站的生意突然兴隆起来,国庆大肆购物、出外旅游的市民送来了金饰、银饰、玉石与宝石,其中银饰成色不足问题最为突出,其投诉案例、掺假事件远远超过了黄金产品的猫腻案例。对于金银首饰来说,随着国际金银价格的提升、需求的增长,世界各地市场的造假、瞒骗行为已经大幅度“升级”,特别值得市民关注。

  金项链的链接处可能存在成色不足问题。(记者 王维宣/摄)

  陷阱一:内地产金条频频被曝掺假

  国庆黄金周末期,有网友揭露:购买了某大型商业银行的金条,经检测发现成色不足,黄金成分之中掺杂了“铱”的成分。而部分网友声称:中国市场40%金条都是用铱或钨掺假铸造。由于事件主体没有被官方机构证实为掺假,各商业银行、黄金交易所目前的态度均是矢口否认,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

  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内的珠宝检测站与旧金回购网点,比较一致的观点是,金条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气候条件与工人技术水平而产生细微的误差,外界环境里的其他金属元素也确实有可能被掺杂进金条中,多属于技术水平制约的无心之过。中国的金条生产过程被中央银行严格监控管理,“掺假”的空间很小,以往时间里,造假黄金的犯罪成本较大。

  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金条、黄金投资公司金条,可能存在的成色问题范围较小,一般会是99.95%的金条被当99.99%来销售;成色相差不过0.1%,对于总价为37000元的100克金条,顾客可能的损失不会超过37元。

  中招现场:内地商业银行、大型百货商场。

  支招化解:担心内地银行的金条掺假的市民,可去黄金投资公司购买瑞士金条,其价格一般比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原料金条贵5元/克,或去境外购买金条。

  陷阱二:知名品牌金饰衔接处成色不足

  国庆节后,各地工商部门依然接到了若干起金首饰成色不足的投诉。

  记者从广东省黄金协会了解到,国内各大城市的品牌商家,无论香港系还是内地系,采购渠道基本相同,均是在珠三角(尤其是深圳、东莞、番禺三地)的大型加工企业里分批挑选进货。为此,品牌无论大小,其金首饰的质量,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过,由于目前珠宝产品的加工技术仍有待提高,黄金质地柔软,链接处、扣拴处与拐弯部位比较难加工,很容易在冶炼、焊接的过程中混入微量元素。

  那么,对于检测人员来说,抽检首饰的哪个部位,得出的结果就区别很大了,如果检测的是以上链接部分,100件首饰中,95件都是没有达到九九金标准的。单从法律层面来说,只要商家在说明书中没有明写“首饰整体黄金含量超过99.99%”,销售人员也能及时提醒顾客,衔接处成色不足,该类事件就不算欺瞒顾客。

  大品牌商家的管理系统完善,与各地抽检部门的沟通较多,对方做检测时一般都会避过链接部分。

  中招地点:大城市一线商场品牌商家,香港系珠宝商家。

  支招化解:买产品不必局限于品牌,物美价廉最重要。对于重量大、价值高的金首饰,可要求商家作成色方面的口头保证。

  陷阱三:旅游区银饰成色多在70%~85%

  本周,从广东地质局珠宝检测站与各地工商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银饰的投诉案例、成色不足事件远远高于金饰。由于白银价格便宜,造假成本较小,上至大城市的知名银饰品牌,小至旅游区的民族工艺品,普遍存在成色不足现象。近日送到广地珠宝检测的银首饰,85%以上都“不合格”,多数是成色不足,少数是合金造假。

  国庆期间,很多广东游客去内地的旅游区游览,买回了成色不足的白银项链、耳环与手链,当时看的招牌都是“老银匠手工加工”,实际上由广州机构鉴定为:与多数蜡染一样,绝大多数的旅游区银饰已是工业化产成品了,而且非标准化作业,技术水平不过关,产成品的成色自然大打折扣了。

  • 相关阅读
  • 中国石油交易所或将启动

     对于新调价机制中的“放开油价‘调价权’”,羊城晚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中国或将启动中国石油交易所进行期货交易,“以后定价权就可以跟随市场的波动直接调价了”。  该业内...

    时间:10-10
  • 银行窝案牵出7亿骗贷黑幕 农商三支行8高管获刑

      原北京农商银行商务中心区支行行长田军等8名银行管理者,伙同北京华鼎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毅及其员工,通过虚构二手房房贷手续、小企业贷款手续,里应外合骗贷7.08亿余元。  这起本市最大的银行骗贷案...

    时间:10-10
  • 印企交易员失误致股市闪电崩盘

      印度一家金融经纪企业8日承认,一名交易员的人为失误导致5日股市“闪电崩盘”,但请求消除因错误交易导致的损失。  Emkay全球金融服务公司5日错误发出价值1.25亿美元的一系列订单,致使一些大型金融...

    时间:10-10
  • 郎咸平和刘彦斌为保险掐架 买不买保险视需求

      在郎咸平的节目中,主持人以“是个人就敢卖保险,是个人就能卖保险”质疑保险的销售模式。郎咸平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作对比,并从商业险的盈利模式得出“我国的商业险是暴利行业和保险就是搞传销...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