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技术转型给企业带来的投资压力非常大,即便现在,上一条生产线的代价也仍然很高,更况当时,并且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生产线折旧期也很短,所以企业就一定要控制住产品的价格,如果产品价格雪崩,盈利能力跟不上,面板企业的业绩就会非常差。”
该业内人士认为,今天的市场现状是2005年前的市场格局造成的。如果没有2005年前这些厂商的联合操纵价格,就不会对日本厂商形成那么大的冲击,也不会奠定现在的地位。
李怒放也认为,当时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厂商作为产业龙头有所顾虑,又逢技术更新换代,对于一个产业来说是难得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当时大规模投产的主要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商,他们趁着日本厂商在新一代技术上的投资不够大胆之际,一举成为世界面板厂商的第一和第二。
上述业内人士称,当共同对手消失时,当初的结盟在新的市场格局竞争下,出现了分化,有人开始站出来举报。(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