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二战”期间被日本强征至日本国内煤矿从事苦力劳动的前中国劳工及其遗属,于2月26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企业作出赔偿并谢罪。如果诉讼材料被正式受理,将成为首个在中国国内对日本战时强征劳工问题进行审理的案件。
日本《产经新闻》2月28日报道称,此类损害赔偿诉讼给在华日企一个新的危机。业界中担心被告企业增加的恐惧弥漫开来。处于中日关系近期无法解冻的考虑,日企很可能开始回避在中国的商业动向。
被告三菱材料(原三菱矿业)发言人表示,“目前阶段他们还没有接到诉讼,不能给出任何评论”。
《产经新闻》称,现在未被提诉的某金属类日企也无法掩饰担忧。多家日本商社表示,在华业务由于不断改变的规定,难以计算风险。像这样“本已解决”的问题重新出现等风险会影响日企在华开展业务的意向。
报道称,在中国的网络上提及最多的是建筑承建单位,而建筑业界已经摆出了在华业务的消极态度。原本由于中日商业习惯差异,建筑公司认为在中国工作很困难。现在他们将把力量转向东南亚等新兴国家。
报道还称,中日关系的恶化,如果给民间企业在华事业带来打击,那么贸易投资等经济交流将更加冰冷。GDP占全球第二、第三的中国和日本如果对立,还很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6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强征和奴役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也是至今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敦促日方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实习编译:裘捷 审稿: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