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发挥优势 机遇无限

2024-08-06 06: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15日18时24分,香港西九龙站。“嘟嘟嘟……”随着动车车门缓缓关闭,香港青年梁女士乘坐的D910次开往北京西站的列车准时发车。这是首班从香港到北京的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梁女士兴奋地说:“一觉醒来到北京,省时又舒适。”

同一天,19时49分,香港西九龙站首班前往上海虹桥站的夕发朝至D908次高铁动卧列车缓缓启动。许多乘客不禁欢呼,到窗边拍照,记录难忘瞬间。

“截至目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直达内地站点已由开通初期的44个,增加到目前的78个,每日至少通行200班列车。”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介绍。

高铁飞驰,云山苍茫。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香港,获得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回归祖国27年来,香港处处涌动着活力与希望,昭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生动实践和蓬勃生命力。

地位独特,优势产业活力更足

清晨,飞机起降、引擎轰鸣。繁忙有序的香港国际机场迎来了一架满载进口艺术品及医药用品的货运航班。不用拆板、理货,这批“直提”进口货物,在香港国际机场搭乘转运货轮,经海路直抵东莞。

开通一年多来,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以下简称“空港中心”)将香港国际机场货站的出口货物集拼、安检、打板,以及进口货物拆板、理货等物流关键功能跨境延伸到东莞,实现出口航空货物的“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的“直提”。

“今年前5个月,‘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已超30亿元人民币。”香港机场管理局商务执行总监陈正思说,粤港澳大湾区约75%的国际航空货物经香港国际机场转运海外,预计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航空货运年需求量将达2000万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排名上升两位至全球第五位。面对外部风险挑战,背靠祖国、联通世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活力韧劲不减。

走进香港交易所,由曾经的交易大堂一角改建而成的香港金融博物馆里,迭代的交易柜位、开市铜钟等物件,记载着香港金融发展史。“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非一日建成。”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说,只要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经过不懈努力,香港定能再攀高峰。

据统计,过去3年,即使受疫情影响,香港证监会持牌机构数目仍增长超过4%,至大约3250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和家族办公室的总数目增长了24%。截至今年3月末,香港银行业存款总额16.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4.4%。

诸多数据反映香港经济保持增长的势头:今年一季度,香港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货物进出口总额约2.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9.9%,服务输出同比增长8.4%,整体货物出口同比实质上升6.8%……数据公布后,多家外资投行调高对香港今年经济增长预测,估计全年经济增长2.5%至3.5%。

香港中环一幢写字楼内,执业大律师郭俊野办公桌上摞起厚厚的文件,内页写满了中英文笔记。“办理跨境仲裁案件,经常刚用普通话打完一通电话,又拿起手机说英文。”郭俊野说,随着中外商事往来更加频繁,现在经手的案件中大约六成与国际仲裁相关。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一国两制’下,香港与世界无缝连接,同时享有国家坚定不移的支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作为中国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并受到高度欢迎。

作为全球三大首选仲裁机构之一,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今年3月发布数据:2023年,中心共受理281件仲裁案件,其中75.1%为国际案件;全年所有仲裁案件的争议金额总计达928亿港元,创下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历史新高。

抢抓机遇,发展动能更强劲

6月25日14时7分,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嫦娥六号成功返回地球,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难掩激动,“国家在推动科技发展、航空航天发展过程中,为香港提供了很多参与其中、发挥所长的机会。”香港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助力完成“月背征途”的历史性任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抓住机遇,香港创科发展不断提速。

日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结束,港澳地区各有1人入选载荷专家。“这凸显国家重视香港科技发展、肯定香港创科人才的实力。”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推动一系列措施,全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

瞄准、捕捉、分析……一台携带3个拍摄设备的机械手臂正围着汽车引擎气缸快速立体扫描,检测结果同步出现在旁边的电脑屏幕上。气缸各个部位的尺寸、厚度,乃至最低4像素大小的划痕、裂纹等缺陷均逃不过扫描仪的“法眼”。

6月12日,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与思谋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港投公司成立以来签署的首份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上,这套由思谋科技研发的机械臂辅助全方位视觉检测设备备受关注。作为诞生于香港科学园的独角兽企业,思谋科技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针对香港科研实力雄厚而成果转化不足的痛点,香港着力强基础、补短板:2022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出资设立港投公司,推动香港创科发展;2022年,香港本地研发总开支已增至301.38亿港元,占GDP比重升至1.07%;2023年,香港初创企业数量超过4250家,同比上升约7%。特区政府2022年底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新引进两批近50家行业龙头企业,合计投资将超400亿港元。

塔吊节节上升,高楼拔地而起。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一侧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下简称“港深创科园”)建设如火如荼。近期,港深创科园有限公司与约60家来自9个经济体的合作伙伴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预计将为港深创科园带来数十亿港元投资。

“香港具有较强基础科研优势,‘从0到1’突破力强。在国家支持下,香港通过河套合作区进一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做‘从1到N’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国家的重视和肯定,是香港发展创科最强大的底气。香港要进一步深化与内地创科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中西荟萃,多元文化魅力更胜

汉代美学、西域风情。6月7日晚,香港沙田大会堂。随着厚重而略带神秘的音乐响起,舞者们翩跹起舞,舞剧《五星出东方》拉开了香港首届“中华文化节”的序幕。

这部舞剧,香港青年胡女士期盼了很久。“太精彩了,意犹未尽!”胡女士连连赞叹,这部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创作的舞剧,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美感,解读文物背后的深厚内涵,“让文物‘活’了起来,用舞蹈‘讲’故事”。

中西荟萃,山海交融。香港这个独具魅力的国际大都会,正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

6月10日晚,湾仔海滨长廊人山人海。夜空为幕,灯光为笔,上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维港上演了一场以“端午”为主题的灯光秀。俏皮可爱的卡通“粽子”时而击鼓、时而划龙舟,引来观众阵阵欢呼。民俗、科技与时尚相互碰撞,点亮维港两岸。

从万物复苏的春季到热情浪漫的夏天,一项项文艺盛事接连上演:被视作全球艺术市场“风向标”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吸引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间艺廊参展;“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系列活动,大型展览、讲座、音乐会等为期数月;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在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大剧院驻场演出……各类文艺活动密集展开,见证着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潜力与活力。

维港西部,风景旖旎,西九文化区游人如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当代国际视觉文化博物馆M+、戏曲中心等,成为喧嚣都市中一片璀璨夺目的文化地标。

“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法国百年时尚——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服饰与珠宝珍藏”……2024年,多项中外文化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东西方文化跨越时空,在此同放异彩。

从2022年7月正式向公众开放至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呈献了19个专题及特别展览,累计接待访客超过240万人次。

独奏曲《诗乡》、芭蕾舞剧《布兰诗歌》巡演、粤剧《海珠湾》巡演……香港12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4资助名单,创三年新高。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艺术基金自2021年起面向港澳特区全面开放一般项目申报,香港连续三年有项目入围资助项目名单。

“多元化项目入选,彰显了香港中西文化荟萃特色。”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表示,特区政府将同步推出配套措施,支持入围资助项目名单的香港项目赴内地及海外展演,继续发挥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优势。

夜幕降临,璀璨的华灯是香港繁荣的标志性图景。回归祖国27年来,有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有“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如今,星光愈加璀璨,各处繁华熙攘,香港魅力更胜。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06日 01 版)

相关新闻:

协同发展 携手奋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线观察(上)

  • 相关阅读
  • 《财米油盐》|从“陪人唠嗑”看要素市场改革如何提升经济“含新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一节中,《决定》强调,“完...

    时间:08-06
  • 读懂三中全会⑤:8组“开放热词”背后的知识点

    延伸阅读:读懂三中全会①: 12组“改革热词”背后的知识点读懂三中全会②: 8组“创新热词”背后的知识点读懂三中全会③: 9组“民生热词”背后的知识点读懂三中全会④:8组“绿色热词”背后的知识点...

    时间:08-06
  • 《财米油盐》|从“陪人唠嗑”看要素市场改革如何提升经济“含新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一节中,《决定》强调,“完...

    时间:08-06
  • 读懂三中全会④:8组“绿色热词”背后的知识点

    延伸阅读:读懂三中全会①: 12组“改革热词”背后的知识点读懂三中全会②: 8组“创新热词”背后的知识点读懂三中全会③: 9组“民生热词”背后的知识点...

    时间:08-06
  • 上半年我国企业信用指数整体比去年提高

      本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林丽鹂)记者近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3年度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49.71点,处于近10年来的次高水平。2024年1—6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分别为159.23、158.75、159.01、...

    时间:08-06
  • 上半年煤炭供需总体平稳

      本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获悉:上半年,我国优质煤炭产能有序释放,煤炭产量保持相对高位,煤炭消费同比略有增长,全国煤炭供需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

    时间:08-06
  • 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启动

      本报北京8月5日电(记者申少铁)国家药监局日前印发《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强化药物临床试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主体责任,提...

    时间:08-06
  • 人工合成淀粉,技术造物新突破(硬核科技背后的创新故事)

      核心阅读  当今世界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短缺等挑战,如何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对人类有意义且有市场价值的物质?人工合成淀粉项目便是其中一个尝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于...

    时间:08-06
  • 饮料市场呈现新亮点(大数据观察·暑期消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核心阅读  进入暑期,多地持续高温,饮料销售表现亮眼。1—6月份,饮料类商品零售额156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增速。饮料...

    时间:08-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