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更多“真金白银”激励经营主体更新设备

2024-08-06 08:35: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更多“真金白银”激励经营主体更新设备

  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山东站暨2024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上,消费者在家电展区了解商品信息。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摄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接连迎来积极政策信号。

  近日,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经营主体实施设备更新行动,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

  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对符合《通知》条件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中央财政贴息从每年1个百分点提高到每年1.5个百分点,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规模200亿元。

  这系列举措是对“优化金融支持”的具体落实。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关于“优化金融支持”的内容提到,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中央财政对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部署,旨在让经营主体获得‘真金白银’的支持,是加快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说,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可以降低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有效放大政策激励和引导效果。

  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前期相关财政贴息政策收效良好,广受经营主体关注和欢迎。按照《方案》有关要求,出台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利于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形成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有利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促进宏观政策向微观主体有效传导,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实现政府和市场“同频共振”。

  丁明磊也认为,近期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支持范围,确保资金用于真正需要支持的项目。这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激发投资活力,促进经济循环,增强市场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贴息政策以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促进经营主体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重点支持先进产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市场条件。

  “两个预拨”提振信心

  财政贴息资金实行“两个预拨”机制,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财政部向各省级财政部门提前下达预算,预拨贴息资金。省级财政部门通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21家商业银行落实贴息政策,定期向其省级分支机构预拨贴息资金,后续根据实际贷款情况据实结算。21家商业银行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贴息资金后,向经营主体收取利息时扣除预拨部分的利息,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丁明磊分析,“两个预拨”机制能更好提振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心、积极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根据《通知》,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此前有关贴息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少数优惠信贷资金沉淀在经营主体账户中,未及时划付至供应商账户,影响政策实施效果。此次,中央财政完善贴息标准,明确按照相关贷款资金划付供应商账户之日起予以贴息,对沉淀的优惠信贷资金不予贴息,意在更好引导经营主体及时划付资金,加速资金流转,加快经济循环,加力形成投资和消费。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措施》,将中央财政贴息比例提至1.5%,加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经营主体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政策协同形成合力

  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变为支持经营主体的“真金白银”?怎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为推动财政贴息政策落到实处、早见成效,财政部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同,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撬动作用,与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多方统筹配合、协同发力,推动政策提质增效。

  上述负责人说,大规模设备更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任务重、要求高。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经营主体自愿申请、银行自主审贷;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财政、发展改革和行业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加强协同联动,及时共享财政贴息、备选企业名单、项目清单、再贷款清单等信息,合力支持金融机构加大相关贷款投放。

  该负责人还提到,财政部门将主动履责,会同发展改革、行业管理及金融管理部门,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经营主体了解贴息政策和操作流程。21家商业银行作为落实贴息政策的重要执行者,也要积极作为、下沉服务,落细落实各项支持措施,主动对接经营主体,有效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丁明磊建议,要加强资金信息管理。财政、发展改革、行业管理和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应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及时获取和传递有关贴息资金使用的信息。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快贴息资金的拨付速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项目顺利开展。

  “要定期评估政策实施效果,收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提高政策适用性和有效性。”丁明磊说,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高效。

  • 相关阅读
  • 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立足中医药特色产业 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立足“世界药都”亳州市中医药特色产业,积极服务当地中药加工及批零行业商户需求,不断加大金融供给,持续推进产品创新,全力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为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

    时间:08-07
  • 央行8月7日逆回购操作量为何是零?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黄盛)8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表示,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根据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需求,8月7日逆回购操作量为零。同时,...

    时间:08-07
  • 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6.2%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杨曦)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下同)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增长6.7%;进口10.57万...

    时间:08-07
  • 两部门发文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日前公开的信息显示,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全力打造依法合规、公开透明、集约...

    时间:08-07
  • 尺素金声丨“专利竞争力居首”,中国风电何以领先全球?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2023年,中国首次问鼎风力发电机专利竞争力排行榜榜首。无独有偶,7月份中国风电项目开发传来新进展:一个是“最大”,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

    时间:08-07
  • 我国月度进出口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5%以上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邹多为)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7月当月进出口3.68万亿元,同比增长6.5%,月度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在5%以上...

    时间:08-07
  • 三部门联合发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民政部联合发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行业协会商会承担着服务企...

    时间:08-07
  • 市场监管总局:破除垄断激活发展动力 加强执法提升民生温度

    人民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2024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执法力度,有力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充分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

    时间:08-07
  • 中华财险:全力应对暴雨洪涝灾害

    原标题:中华财险全力应对暴雨洪涝灾害  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在此背景下,中华财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时间:08-07
  • 中华财险:全力应对暴雨洪涝灾害

    原标题:中华财险全力应对暴雨洪涝灾害  近期,我国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在此背景下,中华财险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时间:08-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