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2024-10-20 08:52: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其在产业应用方面的前景被广泛看好。各地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应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赛迪研究院认为,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创新突破

炒菜、榨汁、叠衣服、搬运货箱、写书法、下棋……在日前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常州科教城睿尔曼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展示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备受瞩目。经过10余年深耕,睿尔曼推出了新型机械臂,重量控制在4.5公斤以下,关节尺寸缩小了50%,同时,核心零部件实现了100%自主研发,克服了传统机械臂制造成本高、重量大、稳定性差的缺点。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深圳逐际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携新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L-2亮相。这款机器人不仅能自由行走、爬楼、往返跑、搬运重物等,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适应多元化应用场景。“我们希望机器人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逐际动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张力介绍。

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谭维佳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像人一样感知环境和思考决策;二是如何在环境中像人一样做事。这些不仅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赋能。

今年成立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国家首个公共平台。该平台7月发布了中国首个全尺寸开源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采用先进的360度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并据此进行精准的路径规划和避障操作。同时,“青龙”还配备了高度仿真的面部表情系统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块,能够与人类进行流畅的情感交流和任务对话。

上海市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方面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身高162厘米、体重60公斤……在中国电科第二十一研究所,“电科机器人1号”人形机器人自如地迈动双脚,稳步前行。“这款人形机器人拥有39个电动关节,单臂最大负载达5公斤,如今已学会爬坡、拧瓶盖等技能。”该所机器人研发中心副主任范春辉介绍。

落地应用

在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械谷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区,产医融合的成果正不断涌现。走进园区企业——术锐机器人实验室,记者看到外形类似章鱼的手术机器人灵巧地剥开一枚生鹌鹑蛋的蛋壳,蛋膜仍完好无损。

“机器人每个动作都由3米外的科研人员通过操作杆远程控制。这个场景模拟的是医生操控机器人的四只‘手’,在一个2.5厘米的皮肤创口内进行各项腹腔手术操作。”术锐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说。今年2月,术锐机器人获批用于泌尿外科及妇科腹腔镜手术操作。

在汽车、电气设备生产和零部件加工等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具。以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上海临港基地为例,多台机器人同时工作于数字化工厂内,不仅承担了焊接、喷涂、装配等任务,还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协同,流水线上平均每70秒左右就能下线一辆车,效率显著提升。

在江苏苏州吴江区,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做到击掌、递水等高精度动作,还能识别物品、问答互动。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说,这款机器人名为“夸父”,由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具有大尺寸、高动态等特征,能够适应不同的复杂地形和环境。

产业集聚

近年来,深圳涌现出以逐际动力、乐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人形机器人企业。“凭借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与机器人全产业链条,深圳已发展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聚集的地区之一。”谭维佳介绍。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宽,未来能形成大规模的应用,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说,江苏广泛集聚海内外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环境,形成了较好的产学研成果转化氛围。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到2027年,江苏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江苏各地,多个城市已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常州市已形成“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的机器人完整产业链,各类机器人年产量超6万台。今年6月,在无锡经开区雪浪小镇,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板块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投产。

目前,上海市发布了多项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包,包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对重点产业链及细分赛道招商引资投融资授信2万亿元,并提出降低物流成本、加大财税支持、加强企业服务等若干措施。

  • 相关阅读
  • 增量政策“组合拳”持续加力 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9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推动经济向上向好的...

    时间:10-20
  • 消费暖意浓 “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凸显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焦磊)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64亿元,同比增长3.3%。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2%,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9%。多位...

    时间:10-20
  • 工业韧性强 新质生产力成重要支撑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电 (焦磊)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宏观经济数据,工业成为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

    时间:10-20
  • 中国制造向“新”而行 彰显高质量发展坚实底气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

    时间:10-20
  • 加快推进“向绿而新”的县域经济模式

    原标题:加快推进“向绿而新”的县域经济模式建构保护生态环境导向的新质生产力驱动的县域经济模式,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着力县域绿色生态生产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10-20
  • 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释放稳经济信号

    原标题: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释放稳经济信号在10月18日举行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齐聚一堂,进一步解读近期的一揽子增量政策、...

    时间:10-20
  • “挂猪肉”的火车,成了原子弹专列

    原标题:“挂猪肉”的火车,成了原子弹专列60年前的一天,在夜色掩护下,载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火车从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221基地悄悄出发,驶向新疆大漠深处。中国即将展开第一次核试验。按照时任国...

    时间:10-20
  •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向全球展出

    原标题: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向全球展出本报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张晓华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0月14日至18日,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的重大成果成为全场瞩目的...

    时间:10-20
  •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5%

    原标题: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5%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能源局1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同比增...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