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稳股市提信心 首批23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增持贷款进展

2024-10-21 08:46:00

来源:证券日报

原标题:稳股市提信心 首批23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购增持贷款进展

10月20日,招商蛇口、中国石化等23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公告称,公司或控股股东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或取得贷款承诺函,将使用贷款资金用于回购或增持。这意味着,回购增持贷款首批案例正式落地。据记者梳理,23家公司公告的回购增持贷款额度上限合计超过110亿元。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期3000亿元回购增持再贷款进入落地阶段。距离《通知》发布仅仅过去一个周末,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回购或股东增持贷款申请有了实质性进展。

“市场对这一政策反应迅速,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都认识到了这一政策的积极意义。”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项创新政策工具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投资者信心,对稳定股市有积极作用。

上市公司踊跃申请

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较高

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梳理,首批公告获得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有23家。涉及回购贷款的公司有中国石化、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中远海控、中远海发、广电计量、迈为股份、兆易创新、威迈斯、嘉化能源、温氏股份、福赛科技、阳光电源、山鹰国际、通裕重工、牧原股份;涉及股东增持贷款的公司有中国石化、中国外运、中远海能、中远海特、东芯股份、力诺特玻、玲珑轮胎。

从发布公告的公司来看,覆盖A股所有板块,以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不同属性公司,体现了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其中,央企上市公司发挥带头作用,大市值的行业龙头、指数权重股公司发挥引领作用。

从首批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已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已取得银行贷款承诺函。

“这表明贷款已获得审批通过,贷款资金可以确保到位和及时发放,并非还处于前期洽谈、申请、尽调或者待审批的状态,避免出现变数,发生‘忽悠式’贷款回购增持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

据记者了解,具有参与再贷款资格的21家金融机构均为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在各个地区都有分支机构,可以及时对接上市公司和股东,为其提供贷款服务。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商业银行已发布内部指导文件,布置回购增持贷款营销工作。不少商业银行明确表示,将充分发挥资金融通的优势,与上市公司、股东加强沟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体现再贷款工具政策引导要求。”

从首批提供回购增持贷款的银行来看,工农中建四大行,招商、中信等股份制银行均有参与,商业银行参与积极性较高。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提供的再贷款年利率1.75%,银行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对于银行、上市公司及股东而言,成本较低,极具吸引力,激发了各方积极性。

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较短时间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与银行签订协议,反映出上市公司对开展该业务有积极意愿。该项创新型工具对实体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起到“双赢”效果。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上市公司、股东提升增持或回购意愿,更容易开展市值管理;另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范畴,有助于开发新的企业需求,提升贷款规模。

将直接支撑公司估值与市值

增强投资者信心

为保障回购增持贷款工具发挥应有功能,《通知》专门规定大股东使用增持贷款只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而对于股票回购,证监会此前已有要求,也是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进行。

“集中竞价方式意味着上市公司或主要股东需要在交易日的连续集中竞价交易时段买入股票,这将对股票估值和市值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并带动市场交易量增加和活跃度提升。”业内人士表示。

田利辉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这可以优化其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改善财务指标,增强投资者信心。“看好那些基本面良好、具有稳定盈利能力和良好增长前景的公司,这类公司更有可能通过回购和股东增持来提升其投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李求索表示,在业务开展初期,受较低贷款利率吸引,基本面较好尤其是股息较高的企业更有意愿开展该项业务,如白马蓝筹企业,尤其是石油石化、煤炭、建筑等领域的龙头公司。有市值管理需求的央企对该创新业务的开展意愿可能更高。

另外,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即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金融机构要分别开立银行贷款专用账户和与前述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

“央行提供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具有特定的指向性,信贷资金不能违规进入股市仍是金融监管的一条红线。”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

激发A股回购增持动力

未来更多公司跟进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股东增持数量大幅增加。权威数据显示,年内,沪深两市共披露上市公司回购计划1309单,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750亿元;共披露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增持计划918单,增持金额上限合计611亿元。

回购增持贷款首批案例落地,将激发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热情,未来回购增持贷款落地案例会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政策工具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和大股东增持股份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估值,加大投资者回报,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提振市场信心。

“未来,随着业务开展和企业认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企业有意愿跟进。”李求索表示,对资本市场而言,上市企业增持和回购意愿及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公司回报能力,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配置意愿和信心。随着业务的开展,上市企业参与增持回购数量和规模不断提升,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助力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田利辉亦认为,未来其他上市公司有望积极跟进,因为这一政策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整体来看,回购增持贷款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提升市场的内在稳定性,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

  • 相关阅读
  • 大模型“玩”《黑神话:悟空》比人类强吗

    原标题:大模型“玩”《黑神话:悟空》 比人类强吗人工智能大模型下围棋已不是新鲜事,玩电脑游戏水平如何?不久前,淘天集团未来生活实验室算法工程师,尝试利用多模态大模型体验国产电脑游戏《黑神话:悟空》,探索大...

    时间:10-21
  • 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发现5颗行星

    原标题: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发现5颗行星记者10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发现了5颗直径小于地球的超短周期行星。其中4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其主星最...

    时间:10-21
  • AI厨师“持证上岗”,机器人也能“开”餐馆

    原标题:AI厨师“持证上岗”,机器人也能“开”餐馆机器人正在“进军”厨房,并且还将“持证上岗”!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享刻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享刻智能”)颁发北京市首张具身智能机...

    时间:10-21
  • “格利泽229B”褐矮星竟是“双胞胎”

    原标题:“格利泽229B”褐矮星竟是“双胞胎”自29年前被发现以来,褐矮星“格利泽229B”一直令科学家困惑不已。现在,两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终于揭开了其“庐山真面目”。最新观测结果表明,这颗褐矮星是一对“双...

    时间:10-21
  • 全球水循环有记录以来首次失衡

    原标题:全球水循环有记录以来首次失衡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

    时间:10-21
  • 地球陨石常见来源之谜揭示

    原标题:地球陨石常见来源之谜揭示最新一期《自然》同时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到达地球的陨石最常见的来源:可能仅仅来自数个小行星的解体事件,而且有些事件发生在相对较近时期。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了解目前最常...

    时间:10-21
  • 2024东湖论坛聚焦“科普+光电子信息”

    原标题:2024东湖论坛聚焦“科普+光电子信息”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纯新 张毅力 通讯员胡安慰 王昕晔)10月19日至21日,2024东湖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本届论坛以“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科普+光电子...

    时间:10-21
  •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原标题: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10月19日,为期三天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闭幕。会上,代表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十大发展突破”首次发布,其中多项突破都...

    时间:10-21
  • 年内多家持牌消金公司迎来“新掌门”

    原标题:年内多家持牌消金公司迎来“新掌门”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发布了兴业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费金融”)董事任职资格的批复。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兴业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

    时间:10-21
  • 累计装机容量跨越5亿千瓦 中国风电产业向“新”出发

    原标题:累计装机容量跨越5亿千瓦 中国风电产业向“新”出发近日,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作为中国风电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此次大会聚焦风电全产业链,全面展示了风力发电机组...

    时间:10-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