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中企“出海” 为全球市场“上新”

2025-09-11 15:39:39

来源:人民日报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

  中企“出海” 为全球市场“上新”(经济聚焦·扩大双向投资)

  核心阅读

  中国是吸引外资的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新增长点。中国企业“出海”持续向新向绿,“中国投资”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9月8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福建厦门联合发布《202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指出,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1.9%,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连续9年占全球份额超过一成。2024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14万亿美元,连续8年排名全球前三。

  中国对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坚定“走出去”,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声长笛鸣响,9月9日下午,“江远远吉”号货轮从厦门港海天码头起航,满载纺织制品等出口货物,驶往越南胡志明市。这艘万吨货轮,已成为“丝路海运”航线的明珠。

  海运在扩大双向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发布了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进展。目前“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已达148条,通达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座港口,航线联盟成员达367家。“联盟涵盖航运、能源、制造、互联网等多领域,‘朋友圈’和影响力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勇于走出国门。”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说。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互利共赢的,我们给当地带去了优质供给、就业机会和税收,企业本身也实现了长足发展,我们要继续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吴三强介绍,从1997年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的中集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300多家成员企业,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分布在近2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约4700人。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通过更加紧密、务实、开放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货物出口2110亿美元、增长13%,占同期货物出口总值的5.9%。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美元,向投资所在地纳税821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502.1万人,其中65.8%为外方员工。

  挖掘“新蓝海”,加大新兴市场布局

  “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了新变化,从侧重发达国家转向加大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吴三强介绍,今年中集集团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成立区域办公室,协同旗下中集车辆等子公司助力当地能源转型。

  马来西亚柏威廉商业综合体、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柬埔寨德崇国际机场……这几年,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新兴市场国家基建项目不断涌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表示,上半年,承包工程企业对外投资中,六成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地区,有力推动了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重心逐步从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绿色投资占比逐年提升,我国承包工程企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厦门的一家科技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超薄电容膜是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材料,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选择在印尼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这一布局能更敏捷地响应东南亚客户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公司董事长杨清金说。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5.2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9万家,年度经营状况良好;2024年,七成境外企业盈利或持平。

  研发新技术,打造“出海”新增长点

  在哈萨克斯坦,阿鲁尔汽车集团正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汽车产销量连年实现增长。“我们投资阿鲁尔以来,还引入了江淮、捷途、红旗等中国品牌。”通用技术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通用技术国际公司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把项目建设与当地发展深度融合。以中东欧地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项目为例,该项目每年发电1.3亿千瓦时,可节约4.5万吨标准煤、减少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用螺旋桩替代冲击桩保护土壤,设立野生动物防触电庇护所,实现“光伏+生态”和谐共生。

  当地时间9月7日,宁德时代在德国慕尼黑发布NP3.0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在欧洲,宁德时代建立了德国、匈牙利、西班牙三大生产基地。从换电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回收技术的突破,这家中国企业正凭借独特优势赢得欧洲车企的青睐。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品、高端装备、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出海”新增长点,更多中国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自主研发、产业集群等优势,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资金和技术“出海”,布局全球市场,赢得更大发展。中国企业“出海”,不仅为自己闯出更大天地,也为全球市场“上新”。(人民日报 记者 刘晓宇 罗珊珊 钟自炜)

  • 相关阅读
  • 从前沿想象到AI落地,创新如何重塑增长丨2025外滩大会首日观察

      当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中的场景,而是真正成为融入我们工作生活的工具乃至伙伴,我们如何面对新一轮技术浪潮将至?  9月11日上午9点,上海黄浦世博园区,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正式开幕。2024年图灵奖得主、“强化学习...

    时间:09-11
  • 90多家境外商协会代表安徽觅合作

      中新网合肥9月11日电 (张俊 付敏)2025国际商协会大会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参会人员中包含40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家境外商协会代表。  在大会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合作洽谈会上,140余台洽谈桌前人流攒动。参会嘉宾面...

    时间:09-11
  • 服贸会现场搭起“好房子”样板间 中国智能建造方案亮相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今年服贸会期间,围绕“好房子”、绿色低碳等建筑理念,有很多新亮点,我们一起跟总台记者到现场去看一看。  总台记者 高雪:在今年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

    时间:09-11
  • 广西邀民营企业携手打造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中新网南宁9月11日电(记者 黄艳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官方11日表示,热切期盼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搭上广西人工智能发展这趟快车,携手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  广西官方当日召开落实推进全国统一大...

    时间:09-11
  • 西安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加速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中新网西安9月11日电 (杨英琦)记者11日从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通过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以及坚持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系统推进,在多个领域取...

    时间:09-11
  • 在外滩大会感受中国年轻科创力量

      中新社上海9月11日电 (姜煜 高志苗)正在上海举办的“2025外滩大会”汇集了众多中国年轻一代科技研究者、开发者、创业者。大会通过论坛、科技智能创新赛、创新者舞台、前沿科技展区、“创投Meetup”等多元形式,为...

    时间:09-11
  • 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落幕,双项大奖花落广州白云机场

      中新网广州9月11日电 (记者 郭军)2025国际机场博览会11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圆满收官。为期四天的展会,以前瞻视野、尖端科技与深度链接,汇聚全球智慧,绘就民航新图景,全面展现中国航空的全球影响力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时间:09-11
  • 国道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公路全线沥青铺设完毕 预计年底通车

      中新网中卫9月11日电(记者于晶)9月11日,国道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公路黑山峡黄河特大桥沥青铺设完毕。至此,该国道全线的沥青全部铺设完毕,预计年底实现通车。国道338线中卫至孟家湾段公路黑山峡黄河特大桥沥青铺设完...

    时间:09-11
  • 29.57万亿元,持续向上!来看中国外贸的突围密码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但我国外贸依然保持向上向好势头。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  记者在多地调研时发现,部分对美出口企业信心恢复,东盟、欧盟市场依...

    时间:09-11
  • 杭州:“成果转化险”让科技企业创新无忧

    杭州未来科技城。谭琴 供图  中新网杭州9月11日电(王逸飞 梁洁)人工智能赛道上,中小企业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也承担着较高的研发失败风险,研发资金的稳定性难以保障。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当地今年在浙江首创“人工智能+...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