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最高涨价50%!美团骑行卡也全面开涨,共享单车还划算吗?

2022-08-14 08:40:06

来源:澎湃新闻

  共享单车的这波涨价潮,已经开始覆盖到用户常用的骑行畅骑卡上。

  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7天卡无折扣价由10元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由25元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由60元调整为90元。

  今年1月,哈啰发布公告将对骑行套餐7天卡10元涨到15元,30天卡25元涨到35元,90天卡75元涨到90元。至此,两大单车巨头的套餐卡价格调整至同一水平,今年以来骑行卡的涨幅在40%至50%之间。

  对于涨价的原因,哈啰单车和美团单车在公告中均表示,系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

  骑行卡涨价,企业称对用户影响不大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目前的单车骑行卡发现,目前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7天、30天、90天无折扣价分别为15元、35元、90元;青桔单车分别为10元、25元、75元。

  收费规则方面,就上海地区而言,哈啰单车与美团单车均为15分钟内收费1.5元,此后每15分钟收费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而青桔单车则为15分钟内收费1.5元,此后每10分钟收费1元,相当于骑车55分钟收费5.5元,骑行1小时收费6.5元。

  而三大巨头外的其他品牌,目前市面上能够正常使用的共享单车APP为数不多,其中小绿单车APP显示套餐购买列表显示失败,而其单次骑行的计费价格为前30分钟1元,每超出30分钟按照0.5元递增,即骑行1小时收费1.5元。

  在以价格战杀入市场后,共享单车价格一路上涨,并曾受到过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

  2019年起,摩拜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进入骑行30分钟至少1.5元的骑行时代。据公开报道,2019年青桔单车起步价由每30分钟1元改为每15分钟1元,每超15分钟增加0.5元。哈啰单车在北京地区的计费规则变为每骑行15分钟花费1元。在广州地区的计价规则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价格上涨了50%。摩拜单车在深圳、上海、广州、厦门、成都等地也正式实施新版计费规则。例如,上海摩拜单车的起步价从15分钟内1元涨至1.5元,时长费不变,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深圳摩拜起步价从30分钟内1元涨至1.5元,时长费不变,骑行超出30分钟后,每30分钟收费1元。

  2020年6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哈啰、青桔、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去年8月底,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包括三大共享单车在内的共享消费品牌经营企业积极整改,取得成效,共享消费领域价格涨势得到有效遏制,标价逐步透明化、规范化。

  目前共享单车作为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共享单车涨价后也有不少网友直呼“单车比公交车还贵”。有网友称,骑16分钟共享单车花费2.5元,而公交车只要2元。

  单车涨价对用户影响有多大?

  一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称,共享单车是点对点解决用户出行需求,和公交地铁满足的需求并不一样。公交地铁价格的低廉是由于背后有政府大量补贴,而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车也拿着政府补贴,但依旧部分地区在运营一段时间后又退出了市场。“共享单车有一定社会属性,但是又定性为企业行为,政府通常是在政策上、公共资源上给予支持。”

  “各种骑行卡的涨价对广大用户来说,实际影响并不大。”哈啰单车相关负责人近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哈啰的共享单车在全国超过400座城市运营,此前在一些小城市进行过一定范围内的刊例价格调整,具体到时长不等的各种骑行卡。“我们当时只是调整了刊例价,而用户目前在平台实际购卡的价格,都是在原价基础上打折后的优惠价。共享单车企业的市场推广部门,会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以及通过采取联合市场营销或者异业合作的方式,把实际价格再压下来。”

  而今年以来的涨价潮对共享单车企业而言或能改善其盈利模型。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共享单车涨价会流失一部分用户,但由于今年以来主要是单车的畅骑卡涨价,一般购买用户都是忠实的刚需用户,因此不太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用户流失。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涨价能进一步优化财务结构,帮助早日实现盈利。

  单车业务营收持续增长,未实现全面盈利

  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三足鼎立,主要是美团单车(此前为摩拜单车)、哈啰单车以及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而此前最早杀入共享市场的是摩拜单车和ofo小黄车,两个品牌曾占据约95%的市场。

  据滴滴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全国约220个城市部署了520万辆自行车和200万辆电动自行车。2018、2019年、2020年来自该部分的收入分别为2亿元、15亿元和32亿元。2021年一季度共享骑行业务收入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212%。

  美团自2018年4月4日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摩拜单车,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贡献亏损45.5亿元。

  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共享骑行服务5年期的年度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77%、11%-166%、6%-67%、11%-45%,毛利率分别为-8%-64%、29%-49%、23%-36%、15%-38%。

  在包括共享单车、网约车服务的新业务板块,2019年收入增长81.5%至204亿元,毛利由2018年的-43亿元增至2019年的23亿元。其中,美团称共享单车在2019年成功收窄亏损,提高了运营效率,在美团推出聚合模式的网约车服务后,对经营亏损的控制也有所改善。

  据哈啰单车招股书显示,哈啰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净亏损为22.08亿元、15.05亿元、11.34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91%的收入来自共享两轮车服务。

  2020年一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哈啰公司总收入分别为6.94亿元和14.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01亿元和8.36亿元。其中,共享两轮车服务2020年一季度营收6.22亿元,2021一季度营收为7.75亿元。

  涨价主因:单车原材料与运维成本居高不下

  据羊城晚报8月5日报道称,从中国自行车协会举行的2022年第一季度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延续去年涨势,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这一变化目前已经传导至行业下游,即家用自行车乃至共享单车企业。

  除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系统运营成本也是一大痛点。

  公共自行车领域第一股永安行在2021年财报中显示,由于系统运营服务涉及到大量的调度、管理、监控、维修、维护等工作,持续发生的材料和人工采购成本可能随着我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呈波动趋势,从而会对公司已有系统运营服务类项目的毛利率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使市民更便捷、安全使用共享单车出行,运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提高单车运维能力。”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郭建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为了提高使用情况和服务,共享单车企业需要把单车每天多次把骑到各处的单车收集、搬运到人流量高的地方去,这些都是使用小货车搬运,成本费不低。

  此外,郭建荣表示,共享单车经过多年的发展,管理措施逐步完善,但对违规停放车辆的清理还没有完全规范,造成清运的共享单车损坏严重,加重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的负担。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会委托第三方清理乱停乱放的单车,通常集中到一个堆货场,单车公司提车需要支付每辆车10至20元的“提车费”,对于企业也是一笔成本。

  而据共享单车企业财报和招股书显示,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初始估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至3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共享单车业务在多年前为跟上服务,支撑用户骑行的不仅是单车,还有各城市单车运维团队付出的大量调度和维修保养努力。

  该人士表示,单车企业的各项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维持和提升路面运维团队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个行业的总体趋势是运维服务精细化和智能化,企业正常经营、确保服务质量同步提升,受益的是包括用户、城市在内的社会各方。

  共享单车收入模式单一,如何实现盈利?

  据一位共享单车企业内部人员透露,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模式以卖卡和单次骑行收费为主。

  丁道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共享单车主要依靠主营的基础服务业务来赚取收入。此前有推出过广告、游戏、电商等商业模式,但未成功进行大规模的落地和探索。而最初企业还可以通过押金模式进行补充资金、拓展车辆规模。

  多位业内人士称,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服务体系进行优化,背后需要资金支持,共享单车涨价,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2018年,哈啰出行创始人杨磊曾表示哈啰出行已经实现盈亏平衡。杨磊当时表示,哈啰出行每台车的运维成本大概在3毛多,折旧成本在6毛,车均日收入已经突破1元,在100多个城市实现净利润。

  杨磊此前表示,共享单车是非常具有刚需性的业务,不能靠长时间的补贴。哈啰出行在收费上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仅能赚钱,而且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盈利”。

  “让链条上的参与者活得好了,行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丁道师表示,此前共享单车企业获得巨额融资后疯狂烧钱、打价格战,导致出现大规模持续性的亏损。而目前从跑马圈地发展至精耕细作、提升服务,涨价是这个行业的大势所趋,回归到应有的服务本质、合理的商业轨道,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看,大多都是这样的发展路径。

  “大平台旗下的共享单车,此前该业务有一定的引流作用。但不等于当下的共享单车模式是失败的,其市场蕴含的机会和市场潜力巨大。”在发展趋势方面,丁道师表示,未来企业一方面会进行更丰富的多场景开拓,探索基于特定场景的出行服务,另一方面是合规化的发展,包括在价格呈现、大数据杀熟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7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售价环比微涨

      中新网8月15日电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了2022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解读表示,2022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略增。一线城市...

    时间:08-15
  •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落一子 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记者 吴晓璐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又有新动作。8月12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启动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优化后内地和香港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

    时间:08-15
  • 消费券拉动消费 如何让“券”来的消费者常来

      如何让“券”来的消费者常来  消费券拉动的消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花钱不多、短期内可能再来一次的高频低价消费,另一种是金额较大、短期内不太可能复购的低频高价消费。对前者,最重要是优化供给、改善体验;...

    时间:08-15
  • 北美票房:北美影市降温周末票房跌至半年来最低

      中新社洛杉矶8月14日电 (记者 张朔)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美夏日电影季几乎余温散尽,周末票房降至近半年来最低水平。  北美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com8月14日发布电影市场数据,30部影片北美周末票房(8月...

    时间:08-15
  • 全球跨国企业: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国际观察)全球跨国企业:与中国脱钩行不通  新华社记者  近日,英国某行业组织负责人声称“英国公司正大规模切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然而,中国英国商会的一项调查结果清楚地显示,英国...

    时间:08-15
  • 承认犯错,阿迪达斯在华“水土不服”

      中新网8月15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作为风靡中国市场的国外运动品牌之一,阿迪达斯的CEO近日却承认自身在中国市场“犯了错误”,并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大中华区销售额连续5个季度受挫,下调2022年的盈利目标…...

    时间:08-15
  • 乌鲁木齐:静态管理期间物资充足 重点工业企业运行平稳有序

      中新网乌鲁木齐8月14日电 (苟继鹏)记者从新疆14日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乌鲁木齐静态管理期间物资充足,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运行平稳有序。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大纲通报乌鲁木齐市静态管理期...

    时间:08-14
  • 今年上半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资到资20.27亿美元

      中新网成都8月14日电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14日透露,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月至6月,四川省外商直接投资(FDI)到资20.27亿美元,同比增长31.84%,高于全国10.04个百分点。  据悉,四川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信息传输/软...

    时间:08-14
  • 成都:汲取彭州山洪教训,对景区户外露营地等开展大排查

      中新网8月14日电 “文旅成都”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8月13日,成都市文广旅局向全市各区(市)县文化广电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发出《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切实加强暑期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的...

    时间:08-14
  • 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揭牌:将建国际种质资源交流中心

      中新网黑河8月14日电 (记者 王琳)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行,未来将建成国际种质资源交流中心等五个中心。同日召开该中心的建设推进会,科企政合作打造中国最具活力...

    时间:08-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