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

2022-08-18 21:11:26

来源:光明日报

  【经济界面】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但发展经济始终是深圳最光荣的使命。先行示范区五大战略定位的第一条就是要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地。三年来,深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诸多阶段性成果,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了。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作为外贸重镇、人口大市、口岸城市,深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GDP首度跨越三万亿元大关。最近,深圳又交出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为15016.91亿元、同比增长3%,表明深圳经济正呈现稳步回升、稳中向好态势。

  1.动力强劲,创新驱动成色更足

  7月底,《2022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暨2022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深圳市6城区上榜,南山区更是连续5年蝉联榜首,高质量发展水平领跑全国。

  何以领跑?唯有创新。可以说南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主要就是由包括76家国家级创新载体在内的1399家各类创新载体,以及434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共同谱写的。

  7月7日,聚焦3D感知芯片研发的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使得南山区的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95家。从2013年来深圳南山创业,到2022年挂牌上市,外人看到的是短短9年就能IPO的光鲜,公司创始人黄源浩最清楚一路持续创新的艰辛。

  作为国内率先开展3D视觉感知技术系统性研发,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少数企业之一,奥比中光始终专注“卡脖子”技术难题,坚持自主研发,于2015年成功开发出3D深度引擎芯片;此后又推出3D刷脸支付解决方案、量产百万级安卓手机3D摄像头,联合头部锁企推出全球量产3D刷脸门锁,发布单光子面阵激光雷达技术方案等。

  硬核科技产业化需要有更坚强的定力、更持久的耐力,与产业的升级进化同频共振。“越难的事情越值得去做。突破硬核科技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当代科技人的使命和担当,必将创造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黄源浩说。

  日前,由南山总部企业中集集团旗下中集天达控股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首次在成都天府机场顺利完成与飞机的对接,标志着亚洲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正式投用,应用于航班保障。据中集天达董事总经理郑祖华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效人工智能算法,结合高精度传感器和执行器件,以及高性能边缘计算模块构成的硬件架构,登机桥在自动驾驶状态下的接机时间不超过1分钟,而人工操作下通常需要耗时3分钟。

  从1982年在蛇口半岛作为一家集装箱加工厂建成投产,到如今中集已成为一家服务全球市场,在亚洲、北美、欧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的跨国经营集团。40年来亲眼见证企业做大做强的中集董事长麦伯良感慨道:“创新对于中集的每一个进步至关重要。在我们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中集都是后来者,但后来者要居上,就必须颠覆前人的做法,这全都靠创新。”

  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曹环表示,南山区将大力实施“集聚融合+全链支撑”战略部署,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和各类创新载体良性互动的融合创新体系,让创新驱动发展的态势更加深入。今后还将加速建设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核心载体。

  2.目标明确,现代产业谋划长远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类企业139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95家,医疗器械产业出口占全国的14%,多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此外,深圳2021年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列第一;工业附加值超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这是7月29日,在深圳龙华区举行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峰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在现场分享的一组数据。

  “两年前,经工信部批复同意,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设立的唯一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国家重大科技与产业创新平台,正式成立并落地深圳龙华区。”谈起国创中心两年间的落地、扎根、壮大,龙华区委书记王卫十分感慨。他表示,几年来,龙华区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大力引进重大平台、龙头企业,未来正计划打造世界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带动产业垂直生态链的案例只是深圳现代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三年来,深圳已经涌现出不少产业领域的“隐形冠军”。例如在医疗器械上市企业方面,深圳有两个全国第一:产值第一和市值第一;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深圳有出货量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的企业;甚至在璀璨的星空中,全球首颗脉冲星实验卫星、国内首个批量生产微小卫星星座、国内首颗极地探测遥感卫星都是“深圳制造”……

  “深圳拥有较大空间、较大经济体量,也使得深圳作为排头兵,肩负起发展现代产业和现代技术的重任,从而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的现代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

  三年来,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在率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正阔步前行,在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目光深远,抢占先机。

  今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发布,又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添了一把火——据了解,《意见》将发展重点归纳为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到2025年,深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预计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3.保障有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8月3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深圳企业比亚迪、顺丰新晋上榜,标志着深圳有10家500强企业赫然在列。在全球疫情和国际局势激烈变动的背景下,深圳的经济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业、高端服务业、外贸出口表现亮眼。三年来,深圳外贸年均增长5.5%;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3.5万亿元,出口总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实际利用外资近110亿美元、三年年均增长10.2%。

  “深圳的改革一直是在开放状态下推进的。面对全球竞争,未来要在开放过程中推动更大力度改革。”郑永年表示。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市,正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机遇下,不断释放改革和开放的红利。

  如今,改革不断驶向纵深,深圳的发展处处体现出高质量的特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76.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46%。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在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方面,深圳正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争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加快全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领域的探索;

  在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方面,深圳正健全改革与立法相衔接机制、健全司法权运行及监督机制、深化诉讼规则及配套制度改革、深化跨境破产及个人破产制度改革等;

  在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方面,深圳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民生诉求、应急管理、深港社会融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任务,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深圳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持续发力,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三年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目前《意见》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14项已经完成,海洋大学筹建等42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未来,深圳必将以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继续拿出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再开新局、再铸辉煌。

  (本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

  • 相关阅读
  • 每日优鲜被冻结92万余元财产

      中新网8月19日电 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开了北京市恒慧通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每日优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民事裁定书。其中显示,北京市恒慧通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要求查封、冻结北京每日优...

    时间:08-19
  • 发改委下达6200万元投资支持辽宁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

      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19日消息,7月底以来,辽宁省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6200万元,专项用于辽宁省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严重地区基础设施和...

    时间:08-19
  • 中欧班列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

      本报北京8月18日讯(记者顾阳)从《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成为广受...

    时间:08-19
  • 别让公摊面积成为“消费暗区”

      近日,《法治日报》报道了一则新闻:青岛某业主购买了一套110.25平方米的住宅,到手却发现套内面积只有60多平方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公摊面积迅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公摊面积制度起源于中国香港。上世纪50年...

    时间:08-19
  • 多家A股公司推进赴瑞士GDR上市 2家已获瑞交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

      记者 邢 萌  自今年7月底首批中国企业GDR亮相瑞交所后,国内公司境外上市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加快推进赴瑞交所上市。  8月18日晚间,健康元发行GDR并在瑞交所上市获瑞交所监管局附条件批准。今日,东...

    时间:08-19
  • 正圆投资4只基金今年跌50% 基金经理致歉暂停发新品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9日讯 (记者 李荣 康博) 近日,百亿私募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圆投资)基金经理戴旅京在《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向投资者致歉。  戴旅京之所以致歉,与其掌舵基金年内净值...

    时间:08-19
  • 旅游行业上半年依旧赚钱难 上市公司积极“蓄能”谋变

      记者 殷高峰  对于大部分旅游企业来说,今年上半年的成绩依旧不理想。  8月18日,曲江文旅披露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9亿元,同比下降28.87%;净亏8513.59万元。  “从目前已披露的...

    时间:08-19
  • 机构夺路 集采风波吓崩“药茅”长春高新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药茅”长春高新(000661)又遇集采风波。8月18日,受浙江将集采生长激素消息影响,长春高新午后闪崩跌停,股价报跌停价202.1元/股。当日晚间,据深交所官网披露的盘后交易信息显示,机构...

    时间:08-19
  • 券商研报集中“唱多”低估值券商股 三大业务有望成业绩增长点

      记者 周尚伃  8月份以来,至少已有10家券商分析师发布研报,为证券行业“打气”。券商研报普遍认为,证券板块仍处低估值区间,随着业绩改善、流动性预期宽松、利好政策叠加,券商股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五大...

    时间:08-19
  • 多地出台楼市调控举措 专家:稳市关键在于信心修复

      近日,河北廊坊市发布《廊坊市扎实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及配套政策明白卡》。其中,在稳楼市方面,正式提出“取消户籍、社保(个税)等不适应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的限制性购房条件”。  不止廊坊...

    时间:08-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