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17.3%,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2022-08-19 15:51:09

来源:第一财经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22年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下同),折合1239.2亿美元,增长21.5%。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陈春江日前在2022年上半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稳外资仍然面临较大挑战。但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持续企稳回升,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前景良好、机遇广阔。

  陈春江指出,跨国公司在华拥有市场、开放和环境的机遇。第一,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14亿多的人口规模,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成长潜力将不断释放。第二,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准入的限制越来越少,跨国公司投资机会更多。第三,中国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齐全、人力资源丰富、社会大局稳定;中国将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各国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不会动摇该公司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余锋表示,中国是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大的增长型市场。自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强大韧性以及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愿景,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

  商务部统计显示,上半年,超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际到资同比增长30.2%,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过半,带动作用明显。

  从行业看,今年1-7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3%,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8%。

  今年6月,宝马在沈阳开设的第三家工厂开业,该工厂投资额超过20亿欧元,是宝马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奥迪在中国第一家仅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也在长春举行了奠基仪式,该项目总投资26亿欧元,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规划年产量将超过15万辆。而空中客车公司也在加深其和中国市场的联系,其天津总装线是欧洲以外的第一条空客飞机总装线。

  世界顶级的工业技术公司也承认中国制造的不可或缺性。荷兰高科技芯片设备制造商阿斯麦(ASML Holding NV)首席执行官温尼克(Peter Wennink)在7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说:“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在某些类型的芯片制造上拥有“世界需要的”制造能力。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徐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依然具有最成熟、最先进的技术基础和综合实力。以联想所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链来说,至少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认为中国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徐赫说:“这也是为什么今年10月,我们在深圳投资20亿元人民币的工厂,代表最先进智能制造业的基地会投产。明年4月,我们在天津新投资15亿的智能化工厂也会顺利投产,我们对整个局势的判断还是坚定的。”

  “我们至今没有看到任何大规模的外流,企业仍在努力完成已经计划好的项目。”荣鼎集团研究分析师魏泽克(Mark Witzke)说,“至少对欧洲公司来说,尽管有些延迟,那些在中国有重大利益的大型企业仍在继续计划中的投资。”

  前7个月多国对华投资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从来源地看,今年前7个月,韩国、美国、日本、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44.5%、36.3%、26.9%和23.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今年年初生效后,中日韩之间首次出现多边贸易安排,这推动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增加。

  “中日韩之间的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等贸易便利化措施,使得三国之间的贸易更加容易拓展。肯定也会促进中韩贸易,通过RCEP更新的产业链分工和便利化后的资源配置,从而也提升了中韩的贸易往来。”刘向东说,韩国在半导体芯片、氢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领域具备一定优势,因此中韩在这些领域的投资额和货物贸易额相对较高。再加上中日韩地理邻近,运输成本较低,中间品贸易发展很快,这些产品的附加值也很高。

  此外,数据显示,近年来欧洲对中国的投资热情仍较为强劲。根据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数据,得益于宝马公司在第一季度购买了其汽车制造合资企业的控股权,2022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的投资比一年前增长了15%。

  一些欧洲企业也正尝试更本土化的战略,比如建立本地供应链和伙伴关系。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决定将让中国董事会从8月起成为集团在华跨品牌中枢决策组织,以赋予中国区更大自主权并简化决策。

  中国美国商会今年3月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60%的企业近期全球投资计划的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6%的企业计划今年增加在华投资,83%的企业没有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出中国的打算。中国欧盟商会5月份公布的调查报告也表明,77%的在华欧盟企业不考虑将现有或计划中的对华投资转移至其他市场。

  • 相关阅读
  • 菜籽油和花生期权将在郑商所上市

      中新网郑州8月19日电(阚力)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19日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已批准其自8月26日起开展菜籽油和花生期权交易。  油脂油料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生是中国自给率最高的大宗油...

    时间:08-19
  • 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将由69只增至73只

      中新社香港8月19日电 香港恒生指数有限公司19日公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之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其中,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将由69只增加至73只。  公告指出,新增的恒生指数成份股分别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

    时间:08-19
  • 业界呼吁国际合作 营造数字经济开放包容环境

      中新网太原8月19日电 (记者 李新锁)数字经济正影响全球、推动产业变革。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业界呼吁开展国际合作,携手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19日,在山西太原举办的晋...

    时间:08-19
  • 百度希壤正式发布“元宇宙会展解决方案”

      中新网北京8月19日电 (汪俐辰)在元宇宙里如何实现“会议自由”?8月19日,百度希壤正式发布“元宇宙会展解决方案”,为在元宇宙举办会展提供了更便捷的“入场券”。  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

    时间:08-19
  • 国美:短期不能盈利和实现正向现金流的业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

      中新网8月19日电 19日,“国美”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国美朋友们的一封信》。国美创始人黄光裕在信中表示,短期不能盈利和实现正向现金流的业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  黄光裕称,将上市公司国美零售的业务在当下先...

    时间:08-19
  • 截至7月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8%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刘文文)中国国家能源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6亿千瓦,同比增长8.0%。  当天,国家能源局发布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发...

    时间:08-19
  • (中国这十年)十年来,中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刘育英)十年来,中国信息通信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信息通信技术加速迭代,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  ...

    时间:08-19
  • 中国央行谈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9日发文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

    时间:08-19
  • 广州累计培育上市企业237家 将实施“科创领头羊”工程

      中新社广州8月19日电 (王华 黄书悦)广州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237家,融资规模超5600亿元(人民币,下同),现有总市值约3万亿元。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19日公布,规划实施企业上市“科创领头羊”工程,以“产业...

    时间:08-19
  • 中国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一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19日在介绍中国互联网产业十年来发展情况时表示,“互联网+”蓬勃发展,带动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升级,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

    时间:08-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