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便利蜂否认关店潮:临时冬眠门店正陆续复店,并推进新店开业

2022-08-23 21:42:02

来源:澎湃新闻

  便利蜂否认“关店停业潮”,称疫情好转下临时关闭门店正陆续复开。

  今年3月以来,连锁便利店“便利蜂”被爆出现大量关店、停业、营业时间缩短等情况。8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以上海地区为例,约20余家便利蜂门店显示暂停营业,但大部分门店仍显示正常经营。

  “便利蜂并不存在几波关店等情况。”8月23日,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上半年,疫情给便利蜂采购、生产、运输、门店运营等环节带来不小影响,为集中人力、物力确保大部分门店良好运转、保障民生,3月起便利蜂启动“冬眠计划”。

  何为“冬眠计划”?该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冬眠门店,是便利蜂通过数据决策系统决定临时关闭少部分服务力偏弱、消费者需求度较低的门店。“冬眠门店选择是综合考量,包括配合防疫需求、无人流量等。这里面绝大多数属于暂停营业,少部分属于闭店。”

  该负责人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除冬眠计划门店之外,也存在少量门店因租约到期等实际原因不再续开的情况。但上述人士并未向记者透露今年冬眠计划波及的门店数量以及不续开门店的数量。

  正陆续推动冬眠门店复店,并计划新店开业

  “此前冬眠门店已经陆续恢复开店。”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前,便利蜂刚刚完成法人增资,账户资金充足,正陆续推动冬眠门店复业。

  该负责人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针对闭店的门店,便利蜂发现系统效能开始显现,相比疫情前,复业门店获得了同区位更好地段和更低租金的优势。接下来,待更好时机和条件出现,便利蜂冬眠门店将全部复开。

  今年6月,便利蜂集团总裁陈明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便利蜂全国门店较多,且分布在多个城市。受疫情下消费大环境的改变,面临着客流减少、运营稳定性等方面的考验,包括部分区域跨城市运输的中断,导致有些商品只能被废弃在大仓或者运输车上,对便利蜂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这种情况,便利蜂近期不得不临时关闭了少部分门店,不过大部分门店都坚守在抗疫一线,为全国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据澎湃新闻记者独家获悉,截至8月23日,便利蜂陆续同步推进各城市冬眠门店的复业,目前北京、天津、南京、济南、青岛、杭州等城市复业门店较多。接下来,便利蜂将进一步推进更多冬眠门店的复开。

  而对于今年下半年是否还会推进开店计划,便利蜂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便利蜂全国门店超过2000家,正推进新店开业。“当前便利蜂除恢复冬眠门店外,也为新店开业计划的稳步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撑。”

  曾提出开展万店计划

  便利蜂于2016年12月21日成立,“便利蜂”品牌属于北京自由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为原去哪儿网CEO庄辰超,2015年10月,携程宣布与去哪儿合并,庄辰超后离职便把目光转向了便利店。2017年2月开出第一家门店,目前便利蜂总共布局近30个城市。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7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便利蜂位列名单第11名。截至2021年末,便利蜂门店共2800家,相较2020新增1215家,同比增长76.66%。自成立以来,便利蜂一直处于加速开店的状态,2017年共有120家门店,截至2018年末门店增至602个,并于2019年9月破千家。

  据便利蜂方面透露,目前不包括冬眠门店,便利蜂全国门店超过2000家,意味着今年来临时冬眠门店、闭店门店数量最多未超过800家。

  2021年不到3000家的门店数量并仍未达到预期规划。2020年12月,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曾提出过万店计划,预计到2021年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到2023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万家。

  除了加速开店外,便利蜂新入局时便自称是一家以新型便利店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零售企业。便利蜂一直在寻找互联网与便利店的交汇点,并将数字化作为其重要的特点特征,在选品工作、运营工作或者选址工作等方面都建立自己的数据模型。”

  便利蜂集团高级副总裁运营CEO王紫此前曾表示,为了在扩张中依然做到把高水准管理系统和服务毫厘不差的复制到全国各地去,便利蜂先后开发了智能订货系统、大数据选品系统、自助收银系统、动态定价系统等等一套自动化系统,把门店员工从订货、选品、收银等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把顾客服务的最佳实践量化,由系统帮助人去达到这个标准。

  • 相关阅读
  • 截至今年7月 天津新房二手房售价连续4个月双降

      中新网天津8月24日电 (庞喻文)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天津新房、二手房价格连续4个月双降。  “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天津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较6月...

    时间:08-24
  • 7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谢希瑶)7月份,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长8.6%,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这是记者从国新办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介绍了我国服务业发展情况。 ...

    时间:08-24
  •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增长超10% 下半年有望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本报记者 彭 妍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披露2022年上半年理财业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时,随着上市银行半年报陆续披露,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财务数据也相继披露。《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

    时间:08-24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母净利近603亿元 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

      本报记者 冷翠华  8月23日,首份A股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发布。根据中国平安半年报,上半年,其归母营运利润稳健增长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9%;每股派息提升4.5%。  2022年,是中国平安文化...

    时间:08-24
  • 年内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超2000亿元 远超去年整体水平

      本报记者 余俊毅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正加速构建。绿色金融债作为专项用于支持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资金渠道,正成为银行机构募集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市场...

    时间:08-24
  • 中国铝业整合步伐再提速 拟18.87亿元收购平果铝业

      本报记者 向炎涛  见习记者 贺王娟  8月23日晚间,中国铝业公告称,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以现金收购平果铝业100%股权,交易对价约为18.87亿元。同时,中国铝业发布半年报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

    时间:08-24
  • 9月1日起定向使用,北京医保账户余额都能用来做什么?

      9月1日起,北京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实现定向使用,同时在今年12月1日起,家庭成员(必须参加北京医保者)医保可共济使用。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都可以用来做什么?具体怎么操作?新京报记者进行了汇总梳理。  适用...

    时间:08-24
  • 宝尊电商二季度服务收入14亿元同比增7%

      本报记者 李豪悦  见习记者 袁传玺  8月23日,宝尊电商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宝尊第二季度总净营收约为21亿元,其中服务收入14亿元,同比上升7%。  第二季度,受疫情反复等因...

    时间:08-24
  • A股46家化学制药公司披露半年报 10家营收净利同比增长均超20%

      本报记者 蒙婷婷  8月23日,卫信康发布2022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33.63%;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93.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6亿元,同比增长84.21%。  ...

    时间:08-24
  • 聚焦初创企业:他们如何奋力成长、危中寻机?

      记者走进北京首科创融科技孵化器,倾听创业企业如何奋力成长、危中寻机  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深度观察·走进市场探冷暖③)  创新创业催生了量大面广的市场主体,是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

    时间:08-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