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2022-09-06 23:2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巍巍兴安岭,茫茫敕勒川。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区各项事业奔腾向前,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变得更加亮丽。

  近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实地调研。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怎样“稳”、如何“进?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栋。

  中国经济网记者: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怎样保证“稳”?

  张志栋:“稳”是“进”的重要基础,应把牢“稳”的关键点。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十年来,内蒙古推动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刚刚过万亿元门槛到2021年底跨过了2万亿元大关,人均GDP从4.2万元增加到8.5万元,居全国第十位。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速为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9.7%。

  产业经济稳步推进。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命脉所系、筋骨所依。内蒙古的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700亿斤,排在全国第六位,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草食牲畜存栏突破7000万头只,羊肉、牛肉、牛奶、羊绒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5、1/10、1/5、1/2,内蒙古成为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内蒙古工业经济稳步转型,“羊煤土气”等传统工业加快转型,效益增加;装备制造业等新型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内蒙古人民安居乐业,祖国北疆安定团结。十年来,内蒙古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全面小康生活,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居民收入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9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4倍。内蒙古主要社会保障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深入推进,全区12个盟市全部纳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由90.6%提高到98.4%。

  中国经济网记者:内蒙古是如何在“稳”的基础上实现“进”的呢?

  张志栋:“进”是“稳”的持久动力,要找准“进”的切入口。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十年来,内蒙古由传统粗放发展向绿色集约高效发展转变,努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十年间,内蒙古单位GDP用能下降4.1%、用水下降40.7%、用地下降60%,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居全国前列。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内蒙古能源结构正从过去的煤炭能源“黑色”转向风光能源的“绿色”。目前,内蒙古风、光新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3,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191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外送绿电比重达到外送电量的20%;稀土就地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在大国重器、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用品中广泛应用,包头稀土钢轨为全国近四成的高速铁路铺上了优质“跑道”。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十年来,内蒙古一手抓护绿、扩绿,一手抓防污、治污,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面积都是全国第一,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对抗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京津“风沙源”变成了首都“后花园”。如今,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更加坚定了全区上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信心。

  中国经济网记者:那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之路如何走?

  张志栋:要继续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突出强优势、促转型、提质量,加快实现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牢记战略定位强优势。生态是内蒙古的突出优势,绿色是内蒙古的鲜亮底色。内蒙古要抢抓“双碳”机遇,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率先在全国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做强做精稀土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在做好扩大基地面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单产产量上做文章,建设好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国家肉类保障基地、打造世界级乳制品加工企业上展现更大作为。

  落实双碳政策促转型。产业转型仍然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既要通过技术工艺改造及产业延链补链优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也要发展绿能产业,推动“源网荷储”、“源网氢储”等产业提速增效,尽快形成产能;还要在农业固碳、工业固碳、生态固碳及生产生活节约集约上加大力度,多想办法。

  强化创新驱动提质量。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内蒙古要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乳业、稀土、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种业等为重点,聚焦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突出短板,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健全“揭榜挂帅”、“包干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等科研管理制度,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 王岩)

  • 相关阅读
  • 中企500强年营收总和首超百万亿元

      原标题:“202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中企500强年营收总和首超百万亿元(锐财经)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07日 第 03 版)  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时间:09-07
  • 保时捷最快将于九月底上市

      中新网9月7日电 据豪华超跑品牌保时捷(Porsche)网站消息,全球汽车巨头德国大众集团(Volkswagen AG)5日公告,将推动旗下跑车品牌保时捷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预计时间为9月底或10月初。不过,大众集团强...

    时间:09-07
  • 老股民遇上新骗局 单笔诈骗金额高达1340万

      股票市场一定是个“大鱼吃小鱼”的地方。至少在直播间里,“明星导师”是如此教的。7月,在一堂隐秘的免费股票课里,“明星导师”号召“学员”购买虚拟货币,筹集资金当“大庄家”,一起“割韭菜”,“要跟上队伍...

    时间:09-07
  • 国家医保局:344个药品通过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初步形式审查

      中新网9月7日电 国家医保局6日发布关于公示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及相关信息的公告。  根据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

    时间:09-07
  • 中国第二大铜矿“智慧矿山”验收 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中新网西宁9月7日电 (李隽欧阳心笛)7日,记者从西部矿业集团了解到,西部矿业西藏玉龙铜矿“智慧矿山2.0版”建设项目主体完成,进入验收阶段。目前,玉龙铜矿实现智慧采矿、智慧管控,实时数据可“一手掌握”,构...

    时间:09-07
  • 国家医保局:加快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治理

      中新网9月7日电 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9月6日,国家组织医药集中采购工作会议及药品和耗材联采办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会议强调,积极推进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加快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专项...

    时间:09-07
  • 人民币会否“破七”牵动多方

      本报记者 潘晓彤 ●石向楠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09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98个基点。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6.9485,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19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跌破...

    时间:09-07
  • 印度对华头发出口生意难做了?

      本报记者 马梦阳  全球头发出口大国印度,据称近日和中国商家产生纠纷。印度《经济时报》5日报道称,印度头发出口商声称,目前有近30亿卢比(约合2.6亿元人民币)的货款未能从中国买家手中取得。据印度人发、头发...

    时间:09-07
  • 一个月出差20天 各地招引锂电企业有多“卷”?

      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最近的锂电行业大大小小的峰会论坛明显多了起来。台下见缝插针忙着到处递名片的通常有两类人,一类是寻找下游客户的供应商,还有一类是地方政府的招商人士。  证券时报记者在席间遇到过...

    时间:09-07
  • 锂电产业招商一拥而上 多地按下“锂都”名号抢答键

      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如果现在问一声中国的“锂都”在哪儿,可能会有七八个城市按下抢答键。  正如传统能源曾造就了一批煤炭城市、石油城市,如今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在重塑地方产业结构。“家里有矿”的...

    时间:09-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