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蛋鸡产业面临三大“卡脖子”难题,专家:最大威胁还是病毒

2022-09-08 17:47:05

来源:第一财经

  “现代蛋鸡产业面临三大‘卡脖子’难题,一是粮食安全,二是良种问题,三是复杂疾病。”在9月7日-8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蛋鸡产业大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高玉鹏给出这一判断。

  在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畜牧处处长王健表示,既要看到近年来国内蛋鸡生产总体向好,也要看到国内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包括疾病防控形势严峻、新增养殖用地难、鸡蛋产品增值潜力尚未全部挖掘等诸多挑战。

  蛋鸡产业的难题与挑战

  对于三大“卡脖子”难题,高玉鹏具体解释称,中国的粮食安全本质上是饲料粮安全。对于畜牧行业来说,让畜禽都吃上中国粮是一个“艰难的梦想”。

  至于良种,中国蛋鸡业的“良种梦”,应该做到“四个适应”——高密度养殖、高强度免疫、频繁应激、生产模式。在国内,缺的不是能育种的人,而是实实在在搞育种的人;缺的不是中国品种,而是与国内疾病复杂环境适应性强的“抗病良种”。

  尤其是疾病。现代养殖最大困惑是“流氓”病毒,它们千方百计逃避人类所采取的生物安全举措,导致“症”难对、“药”难下,并持续“偷走”蛋鸡生产力。

  “现代蛋鸡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其说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进步,倒不如说是与病毒不断赛跑、博弈的艰巨历程。现代蛋鸡业最大、最现实的威胁,仍然是病毒。”高玉鹏认为。

  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来看,王健称,蛋鸡产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产业形态较为成熟的产业,鸡蛋产品是畜产品中最为优质廉价的动物蛋白来源,是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这些年来,我国蛋鸡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近年,鸡蛋产量340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江苏等5个蛋鸡生产优势省份,2021年,禽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就达到53.6%。

  同时,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持续推进。2021年,蛋鸡养殖存栏2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全国约有14.4万家,规模化率达到81.9%,较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高出12.9个百分点。存栏5万只的蛋鸡规模化比重达到28.1%。

  蛋鸡产业的自主育种能力也明显提升。国内商品蛋鸡产蛋性能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当,我国自主培育的高产蛋鸡品种和地方特色蛋鸡品种,已占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然而,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比如,疾病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持续多发、多种病毒共存。在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途经我国的就有3条。境外禽流感疫病传入风险极大。

  “历史教训警示我们,禽流感疫情是可能影响家禽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带来的损失十分巨大。此外,禽白血病等垂直传染疫病对家禽业生产的影响也非常大。”王健表示。

  再比如,新增养殖用地难。随着国家对耕地用途管制越来越紧,新建蛋鸡养殖场用地审批难上加难。

  此外,鸡蛋产品增值潜力尚未全部挖掘。我国禽蛋消费以鲜食为主,深加工比重较低,产品单一,附加值低。据行业测算,鸡蛋深加工比重约为2%,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水平。

  不能过度依赖疫苗

  现代养鸡业的重要特征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这种现代超大规模养殖模式本身就意味着风险,比如,高密度容易导致风险持续叠加、不同批次饲养容易导致风险继代循环、容易出现说不清具体原因的“综合征”等。

  在面对病毒的现实威胁时,养鸡业首先考虑的是采用疫苗进行免疫。毕竟疫苗是成本最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对保障家禽生产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在生产实践中,高强度免疫与家禽健康却呈现“胶着状态”。一方面,疫苗难下手。现代养鸡生产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家禽疾病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相互交织 ,“病毒、病因、病症”很难理清线条关系;另一方面,疫苗下手后也难。比如,养殖者使用了很多防呼吸道疫病的疫苗,反倒使呼吸道问题越来越复杂。

  由于现代养殖生产中的“软刀子”难题太多,“硬货”的疫苗不好下手,而养鸡实践中最为头痛的疑难症,也很难从疫苗免疫中找到答案。因此,高玉鹏建议,现代养殖模式必须突破“疫苗免疫依赖症”。

  这主要是基于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疫苗免疫管不了病毒变异。疫苗免疫在“弯道”上防住了病毒,但在“直道”上永远只会跟着病毒跑,永远有“免疫空档期”。从这个意义讲,容易变异的病毒最不适合传统的疫苗免疫。

  高玉鹏称,在产业实践中,最大困惑是疫苗毒株“不对型号”、交叉保护力弱,导致野毒和疫苗毒混存于家禽体内,是免疫最大的失败和潜在风险。

  二是免疫没有杀灭病毒,没有消除性免疫。不能实现消除性免疫的疫苗免疫,意味着病毒不断复制蔓延,从而引发蛋鸡“疫苗免疫依赖症”的生物安全风险。

  三是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是另类“抗生素”。疫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逐渐摆脱病毒的“耐抗性”特征。疫苗免疫后,与其说是病毒的免疫逃逸,倒不如说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也逐渐产生了逃避病毒的特性。

  四是频繁免疫的刺激,导致家禽免疫抑制或免疫麻痹,负效应复杂。目前,免疫应激具有赶不走、频繁、持续的“三难”特征,这已经成为现代养鸡最难消除的疾病发生诱因。

  五是现代养殖成为一个全新系统,会“驯化”或“设计”出新的病毒或者病毒特性来“逃避”疫苗免疫。这是因为现代生产系统会“驯化”病毒,好惹的病毒会逐渐退化,而不好惹的病毒会持续进化。而且针对有些疾病,疫苗虽然解决了病毒问题,却解决不了病症问题。

  因此,中国养鸡业要想实现健康养殖,必须关注疫苗免疫本身。高玉鹏称,我们不可能永远沿着历史轨迹,无休止增加免疫强度和频次,不但“禽体”有限,家禽的免疫力更有限,不可能被“无限的疫苗免疫增长速度”所裹挟。

  他认为,养鸡业既不能养成“疫苗免疫依赖症”,更不能把疫苗免疫推向家禽健康保障“第一线”。其实,免疫减负本身就是生物安全提升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蛋鸡整体免疫力提升,降低对疫苗免疫的依赖,绝对不是“少打几针”那么简单,而是要特别关注“免疫池”综合免疫力的培育。现代化、集约化养鸡的本质,就是要培育与维护免疫力,强化蛋鸡的“三种实力”——综合抗病能力、机体代谢能力、持续高产体质耐力。

  • 相关阅读
  • 面向东盟 广西加速布局大健康产业

      中新社南宁9月8日电 (记者 黄艳梅 杨志雄)2022中国(广西)大健康产业峰会8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会上举行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共签订广西东盟中药·香料智慧产业园、北海国际康乐旅游港二期等41个项目。  峰...

    时间:09-08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启幕

      中新社厦门9月8日电 (记者 龙敏)9月8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启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张春贤指出,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发展将为各国带来更多新机...

    时间:09-08
  • 中国服务贸易综合指数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十强

      中新社南京9月8日电 (记者 申冉)由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全球服务贸易大会暨首届国际数字贸易峰会”8日在南京开幕。会上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

    时间:09-08
  • 《中资企业国别发展报告》发布

      中新社厦门9月8日电 (记者 龙敏)于9月8日下午举办的2022国际投资绿色发展论坛上,《中资企业国别发展报告》对外发布。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对外投资流量超1450亿美元,...

    时间:09-08
  • 海南自贸港首架“零关税”大型飞机通关 减免税款近1亿元

      中新社海口9月8日电 (郝琳琳 辜振成 孟桓宇)海口海关8日发布消息,当日一架波音777-200LRF型货运飞机在海口海关所属海口美兰机场海关通关放行,货值1亿美元,减免税款9589万元(人民币,下同)。这是海南自贸港交通...

    时间:09-08
  • 工业互联网赋能绿色发展 助力中国工业加快转型

      中新网厦门9月8日电 (记者 杨伏山)伴随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在中国的持续展开,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不断得以激发。8日,在2022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与会政、学、企人士对工业互联网赋能绿色发展,...

    时间:09-08
  • 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发布倡议书 携手通向碳中和

      中新网杭州9月8日电 (钱晨菲)7日至8日,以“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中欧非绿色能源共同发展”为主题的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中欧非政要、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嘉宾及业界代表出席论坛。  8日,《通向碳...

    时间:09-08
  • 湖南持续优化双创环境 促进新经济发展

      中新网长沙9月8日电(向一鹏)布局建设了7家国家级和127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380余家;今年上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近95万户,同比增长119.2%;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

    时间:09-08
  • 数字人民币“元管家”来了,可应用于防范商户卷走预付金跑路

      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落地的场景愈加丰富。  此前,全国首例数字人民币穿透支付在雄安落地,通过智能合约技术保障农民工工资不被挪用。9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下称数研所)在2022第二届中国(北京...

    时间:09-08
  • 富安娜:与中信证券富安1号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标的没有关联

      中新网9月8日电 关于中信证券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逾期兑付事项的市场传闻。8日晚,富安娜发布公告称,经核查,公司购买的中信证券富安1号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人为中信证券,公司与中信证券签署的相关协议中不存在涉...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