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9家企业成北京首批外资研发中心 近七成为高精尖产业领域

2022-09-10 01:34: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29家企业成为北京首批外资研发中心

  包括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等外资企业 近七成为高精尖产业领域

  昨日,“两区”建设两周年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领域专场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北京今年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目前已认定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等29家外资企业为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近七成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领域。

  去年新设企业超九成为服务业

  据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夏沁芳介绍,自2020年9月以来,北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或突破性政策,落地了一批服务型平台,为北京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两区”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七成,自贸试验区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接近一成,以开放增活力、强赋能、促发展、提质量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2021年,全市新设企业23.8万家,同比增长28.1%;其中新设服务业企业22.3万家,占全市新设企业的比重超过九成。2021年年末,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4万家,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900余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企业11.8万家,同比实现正增长。

  初步核算,2021年,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实现增加值2.2万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7.3%,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比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1.9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2021年实现增加值3485.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首批市外资研发中心完成认定

  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介绍,“两区”建设以来,首创性、突破性改革举措成效显著。北京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对申请企业试行“直报联审”,采取全程网办,较常规审批流程压缩80%以上。截至目前,共有76家企业参与试点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试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水平。北京率先开展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试点,试点将技术转让所得免征额由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近50家中关村企业享受了试点政策。

  “两区”建设还营造了一流国际科技创新生态。北京出台《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本市现有各类孵化机构超过500家,市级以上认定(备案)孵化机构391家,运营场地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服务创业企业7万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达32.5万人;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创业投资集聚区的若干措施》,搭建创投机构综合服务平台、中关村知名创投企业库和科创企业融资项目库,目前在创业投资集聚区登记注册投资机构、创投项目及服务机构等已达80余家;加强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融通合作,2022年1至7月,向津冀技术输出技术合同2819项,同比增长3.9%,成交额207.2亿元,增长7.3%。

  赵清介绍,为进一步鼓励和稳定外资在京发展,《北京市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于今年3月26日发布。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工作,并开展外资研发激励计划。认定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等29家外资企业为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近七成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领域,2021年度总研发投入超20亿元。

  海淀实际利用外资全市居首

  昨日的发布会上,海淀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剑华介绍了“两区”建设两周年成效情况。据悉,在“两区”建设带动下,海淀区对外资吸引力更加凸显。2021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0.30%,全市占比40.12%,居全市首位。2022年1至7月,实际利用外资60.55亿美元,同比增长47.9%,全市占比44.6%;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新设12家、增资34家次。

  林剑华表示,海淀区积极推进“1+2+N”全域园区联动开放行动,即:以自贸试验区海淀组团为核心,中关村软件园和东升科技园为联动创新区,N个重点园区为辐射带动区,加强政策联动创新。其中,海淀组团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重点产业发展,集聚了华为、龙芯中科、纳通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国家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在基础前沿领域不断积累优势,强化科技战略布局;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挂牌以来,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3639家。

  中关村软件园培育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的产业集群,2021年,软件园企业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知识产权80000多项,园区实现产值4295亿元,地均产值达到每平方公里1652亿元。东升科技园围绕数字经济、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入驻亿华通、天智航、思灵机器人等高精尖企业,2021年园区产值为304亿元。

  文/本报记者 王斌

  • 相关阅读
  • 新疆再提创新 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10日电 (记者 王小军)记者从9日召开的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获悉,新疆提出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推动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向对外...

    时间:09-10
  • 百位青年设计师“星创中国鸿”大秀惊艳中国国际时装周 传统与时尚相辉映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闫晓虹)国潮品牌鸿星尔克9日晚联手百位青年设计师打造中国国际时装周星创秀。本次大秀以“星创·中国鸿”为主题,通过“鸿星破晓”“鸿雁传书”“惊鸿而出”和“鸿耀中国”四大篇章表...

    时间:09-10
  • (经济观察)“百亿欧元”项目广东投产 折射外资在华经营信心

      中新社广州9月10日电 (记者 程景伟)在位于中国大陆南端的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上,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近日启动全面建设,首套装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

    时间:09-10
  • 投洽会观察:“金砖”点亮“投洽会”

      中新社厦门9月10日电 (记者 龙敏)正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金砖国家人士纷纷发声,呼吁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金砖合作助...

    时间:09-10
  • 高检修、低开工,聚酯产业旺季供应承压

      随着聚酯产业终端消费进入传统旺季,秋冬订单陆续开始下单。  实际上聚酯市场下游需求疲软已久,开工率持续下降。一位从事PTA、聚酯及短纤进出口贸易的公司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7月起,随着高温天气的...

    时间:09-10
  • 中国证监会:今年以来42家上市公司强制退市

      中新网9月10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日发布《中共中国证监会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截至6月底,巡视整改方案列明的305项整改措施中,集中整...

    时间:09-10
  • 重罚280万!这家机构前董事长被禁业5年!

      中国基金报记者 颜颖  又有信托公司遭遇重罚!  9月9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行政处罚文书显示,因涉三项违法违规,吉林信托被处以280万元的罚款,7名相关责任人陪同受罚,被处以警告、禁业等措施。  值得关...

    时间:09-10
  • Lady M在中国内地最后一天营业,但也有这些烘焙企业“逆势”开店

      今天是Lady M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最后一天营业。  9月9日下午,记者在Lady M陆家嘴中心店看见,门店还在正常经营,店内顾客数量并不少,外卖单数也不少,店内员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全上海的门店最后营业至9月1...

    时间:09-10
  • 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房租、人力成本是便利店发展的主要挑战

      为推动中国便利店行业进一步发展,了解目前便利店行业在国内各区域市场发展的程度,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自2014年起连续9年调查并发布“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  2022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日前发布,其中,厦门、...

    时间:09-10
  •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持续保障震区电力供应 37700户用户实现“应恢复尽恢复”

      中新网成都9月10日电 (刘忠俊 郑思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10日透露,经电力抢险人员全力抢修,甘孜州、雅安等地震受灾地区已有37700户用户供电,实现“应恢复尽恢复”。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时间:09-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