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种植牙集采加速推进 多方合力实现“降价不降质”

2022-09-21 10:07:28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郭晋晖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我国各地从9月开始陆续制定和出台口腔种植的新价格政策,种植牙即将迎来集采降价的时代。

  种植牙集采是今年下半年国家医保局的工作任务之一。在近日召开的国家组织医药集中采购工作会议及药品和耗材联采办会议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将“加快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治理和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与“积极推进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及时平稳推进冠脉支架集采协议期满统一接续”一起列为国家组织医药集中采购工作的重点。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对第一财经表示,相比药品集采,种植牙的技术门槛还是较高的,加之“技耗分离”改革要求进一步突出体现医疗技术服务的价值,也使得种植牙集采难以简单复制药品“以量换价”的模式。在落地过程中,如何吸引市场中占比达八成的民营口腔医院参与报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第一财经采访的民营口腔机构认为,国家统一部署与引导政策的出台,对口腔服务机构的经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种植牙集采难在哪里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口腔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指导及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的监督和引导。

  国家医保局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种植牙需求连续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同时该领域收费不规范、费用负担重等问题也日益成为民生痛点之一。此次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过高的种植牙费用降下来,让有种植牙需求的老百姓有更多机会享受到“实惠医疗”。

  种植牙作为缺失牙的修复方式之一,可获得与天然牙功能、结构及美观效果类似的修复效果,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根据《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中有未修复缺牙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8.6%、38.9%、47.7%,而有种植义齿的比例仅为0.2%、0.1%、0.3%。虽然2011~2020年我国种植牙市场复合增长率达48%,市场增速30%,但我国种植牙仍远低于日韩、欧美国家种植牙渗透率,渗透率不到0.1%。

  价格高昂和支付能力不足是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低的原因。廖藏宜认为,目前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等医疗服务项目均是纯自费项目,医保基金不予支付,种植牙相关的服务采用自主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缺乏医保部门的有效监管和约束。虽然种植牙市场机构越来越多,患者通常会长期选择熟悉的牙科管理机构,因此在这项服务上可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多,仍然是不充分竞争的状态。并且与其他医用耗材模式相似,种植牙相关耗材也采用高定价高返利模式,容易出现价格虚高,市场机制调节失灵。

  种植牙集采的时间表要求,9~12月,将陆续出台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发布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招标公告,实施种植牙牙冠竞价挂网,各地也将及时制定发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的项目和价格政策。

  第一财经从地方医保局了解到,目前种植牙集采尚未在地市一级开展,有待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等工作开展之后才能考虑落地事宜。

  种植牙集采被业内认为是“最难集采”。廖藏宜认为,种植牙的技术门槛还是较高的,加上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体验感非常明显,同样一颗种植牙的处理,在不同水平的医师手中,效果可能会大相径庭,这也是不能简单复制药品集采模式的原因。

  此外,种植牙和药品最大的不同是材料费和手术费是分开核算的,国家文件也明确了实行“技耗分离”,耗材价格水分降下去,但是对于种植牙配套实施的植骨手术、软组织修复、植入体的修理和拆除等服务,允许在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上体现差异,进一步突出体现医疗技术服务的价值,这也是种植牙集采“以量换价”较难推进的一个原因。

  《通知》提出,将三级公立医院单颗常规种植牙的医疗服务部分价格调控目标定为4500元,符合特定条件的地区或医疗机构允许适当放宽,放宽比例不超过20%。

  医疗管理专家徐毓才对第一财经表示,种植牙集采的难点之一是由于种植牙并未纳入医保,医保控制力不强,仅可以起到引导作用,集采之后公立医院由于机制不太灵活,利润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民营口腔机构会发展得更好。

  如何实现“降价不降质”

  《通知》要求,广泛发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加。原则上各统筹地区参加本次集采的医疗机构数(含民营)占开展种植牙服务医疗机构的比例应达40%以上,或本区域报送需求总量占上年度实际使用总量的比例达50%以上。还规定对开展种植牙服务但拒不报量或报量率不足上年度实际使用量80%的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价格政策。

  廖藏宜称,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底,全国885家口腔专科医院中,民营口腔专科医院达723家,占比81.69%,如何吸引众多民营医院参与此次集采报量,值得关注。

  《通知》还提出,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监管和引导,但民营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政策不变,允许根据成本供求变化自主调整价格。

  集采之后如何“降价不降质”也是民众关心的热点。廖藏宜表示,考虑到牙齿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有名医加持的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可能会更加明显。想要确保降价不降质,必须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可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医疗成本核算、过度医疗行为监管等方式,让医疗机构不能借机转移收入模式,真正减轻患者负担。

  泰康保险集团管委会成员、泰康拜博口腔首席执行官陈宏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项政策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对种植牙价廉物美的诉求,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等现实情况,提出了技耗分离的收费方式、对牙齿种植的全流程计费进行了统一标准化的规定,对口腔行业规范化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与指导意义。

  陈宏华对第一财经称,该政策对于社会办医的口腔机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市场竞争要求所有口腔医疗机构不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在推动行业为患者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过程中,技术的革新、医生诊疗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引入商业保险等支付方式,都将有助于推动口腔行业良性发展。

  • 相关阅读
  • “专精特新”已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鲜明特征

      中新网合肥9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聚焦专精特新助力制造强国”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论坛2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

    时间:09-21
  • 央行: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中新网9月21日电 央行公众号21日发布题为《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的文章。其中提到,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文章提到,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

    时间:09-21
  • “金融茶”暴涨暴跌,钱流入谁口袋?

      中新经纬9月21日电 (马静 魏薇)“大益茶涨起来很快,上一波行情一天涨一两万元。”一位普洱茶交易经纪人对中新经纬如是说。然而,对于大多数炒茶客而言,这样的行情已成为历史。  从去年8月起,以大益茶为代表...

    时间:09-21
  • 油价年内“第七跌” 加一箱油少花约11.5元

      中新网9月21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 据国家发改委通知,9月21日24时起,每吨汽油下调290元,每吨柴油下调280元。本轮调价后,95号汽油将全面回归“8元时代”。  本轮是国内油价2022年第十八次调价,调价后,成品油...

    时间:09-21
  • 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因贷款调查不尽职等原因被罚115万元

      中新网9月21日电 据浙江银保监局网站21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国银保监会嘉兴监管分局决定对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款人民币115万元。网页截图  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一、贷后检查不到位,贷...

    时间:09-21
  • “创响中国”海淀站暨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主站活动举办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顺义区、中关村朝阳园、天津经开区等7家双创示范基地被授予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培训基地,新一批培训基地将秉承“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共同拓展创新...

    时间:09-21
  • 中国稀土集团与江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推动提升稀土产业集中度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稀土集团21日与江西铜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日,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正式落户江西省赣州市。  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在...

    时间:09-21
  • 2022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暨第七届天津市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即将举行

      中新网天津9月21日电 (庞喻文)21日,记者从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天津赛区)暨第七届天津市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将于9月24日在天津市津南区拉开帷幕。届时,来自天津市的企业、高校的170余...

    时间:09-21
  • 中国创业者说“双创” :锚定方向育企业个性 双创链稳助众创活力

      中新网合肥9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作为初创型小企业,必须学会放弃,集中有限资源做专一事,培育企业个性。”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在“建行杯”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

    时间:09-21
  • 天眼查推出高潜力企业深度挖掘解决方案 精准描绘新经济行业全景画像

      近年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产业崛起,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十二五”期间,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