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提示:谨防不良贷款中介新套路

2022-09-21 10:12:3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零门槛”“高额度、低利息贷款”“免费办理”等不良贷款中介花式营销行为层出不穷,存在虚假宣传、息费不透明、莫名收费或被贷款等问题,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侵犯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近日发布了关于防范不良贷款中介3种新型套路的风险提示。

  套路一:伪装银行人员身份,瞄准小微客户群体诱导办理银行线上贷款。不良贷款中介瞄准小微客户群体,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小微客户清单,假借当前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相关政策为幌子,借助银行为服务小微企业提供的线上贷款简化申贷手续的便利,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在营销过程中,谎称可免费为客户申请到低利息且高额度的贷款或者通过P图制造客户已在某银行可获得授信额度等手段,诱导客户到公司现场办理业务。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不良中介以专业自居,代客操作,持客户手机下载银行移动客户端,录入信息、身份核验、贷款信息确认、银行放款智能语音告知等环节,客户按照中介人员指令操作,待业务办理后,中介人员即将所涉及贷款银行的移动客户端、短息全部删除,导致客户对贷款相关信息一无所知。

  套路二:采取“AB贷”伎俩,为缺乏资质客户套取信贷资金。在贷款办理过程中,若部分营销客户条件不符合银行贷款资质,不良中介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包装客户贷款资料,甚至采取“AB贷”,即客户A自身资质不符合条件,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批,中介伪造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的截图告知客户A因其风险系数高,需增加担保人,极力说服客户A寻找资质较好的客户B为其担保,在实际贷款办理中,不良中介并未为客户A申请贷款,而是使用客户B的身份信息申请贷款,借款人实质为B,但贷款资金却由客户A使用,客户B直至被银行催收才知本人是借款人而非担保人,中介公司会将矛头直指是银行端的审批问题,并煽动客户与银行对质,极易引发矛盾纠纷。

  套路三:诱导客户签署代扣协议,自动扣取高额“中介费用”。在贷款办理过程中,不良中介往往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诱导其签署《居间服务协议》《代扣协议》,贷款发放后,中介可直接从客户账上扣划10%—30%不等的高额“中介费用”。除通过代扣协议套取客户资金外,部分不良中介会在贷款放款后,以所谓帮助客户“做流水”、制造生产经营状况为由,要求客户将部分贷款资金转到指定账户。后续客户要求退还时,不良中介拿出客户在不知情情况下签署的《居间服务协议》《代扣协议》,声称已转资金将直接抵作服务费用,无法退还。

  中国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首先,警惕过度负债风险。借贷有成本,应量入为出,小微企业主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度负债,如果举债不当,到期无法偿还将影响企业信誉。对于小微企业已存在经营困难的情况,应通过协商或债务重组、提升经营效率等形式进行优化,而非通过提高负债导致经营压力进一步提升。

  其次,选择正规贷款渠道。有信贷服务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在业务办理前,应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专业人员,警惕不法中介机构的营销揽客行为。如对金融业务存在疑问,可通过官方渠道向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咨询核实。对于陌生来电推销“低息快捷”“贷款额度已批”贷款业务等行为,应保持警惕,防范上当受骗、资金受损。

  再次,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办理业务过程中,杜绝让外部人员“代客操作”,避免被外部人员欺诈。

  最后,谨慎对待签字、授权等重要环节。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应慎重对待合同、授权书等法律文书的签署,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授权范围,不随意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若金融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良贷款中介的不法侵害或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建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 相关阅读
  • “专精特新”已成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鲜明特征

      中新网合肥9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聚焦专精特新助力制造强国”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论坛20日在安徽合肥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

    时间:09-21
  • 央行: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中新网9月21日电 央行公众号21日发布题为《回归本源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的文章。其中提到,2022年8月末,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5%,为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文章提到,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

    时间:09-21
  • “金融茶”暴涨暴跌,钱流入谁口袋?

      中新经纬9月21日电 (马静 魏薇)“大益茶涨起来很快,上一波行情一天涨一两万元。”一位普洱茶交易经纪人对中新经纬如是说。然而,对于大多数炒茶客而言,这样的行情已成为历史。  从去年8月起,以大益茶为代表...

    时间:09-21
  • 油价年内“第七跌” 加一箱油少花约11.5元

      中新网9月21日电(中新财经 葛成) 据国家发改委通知,9月21日24时起,每吨汽油下调290元,每吨柴油下调280元。本轮调价后,95号汽油将全面回归“8元时代”。  本轮是国内油价2022年第十八次调价,调价后,成品油...

    时间:09-21
  • 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因贷款调查不尽职等原因被罚115万元

      中新网9月21日电 据浙江银保监局网站21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中国银保监会嘉兴监管分局决定对浙江禾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款人民币115万元。网页截图  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一、贷后检查不到位,贷...

    时间:09-21
  • “创响中国”海淀站暨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主站活动举办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顺义区、中关村朝阳园、天津经开区等7家双创示范基地被授予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培训基地,新一批培训基地将秉承“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共同拓展创新...

    时间:09-21
  • 中国稀土集团与江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推动提升稀土产业集中度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稀土集团21日与江西铜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日,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正式落户江西省赣州市。  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在...

    时间:09-21
  • 2022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暨第七届天津市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即将举行

      中新网天津9月21日电 (庞喻文)21日,记者从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天津赛区)暨第七届天津市创新方法大赛决赛将于9月24日在天津市津南区拉开帷幕。届时,来自天津市的企业、高校的170余...

    时间:09-21
  • 中国创业者说“双创” :锚定方向育企业个性 双创链稳助众创活力

      中新网合肥9月21日电 (记者 吴兰)“作为初创型小企业,必须学会放弃,集中有限资源做专一事,培育企业个性。”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臻在“建行杯”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

    时间:09-21
  • 天眼查推出高潜力企业深度挖掘解决方案 精准描绘新经济行业全景画像

      近年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产业崛起,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十二五”期间,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