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2025-03-17 07:49:18

来源:人民日报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本报记者 智春丽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17日 第 01 版)

  写诗写得比我好,画画水平比我高,能剪视频,能做PPT,最近人工智能是真“能”了,我想知道:未来我会被AI取代吗?

  ——人民网网友15*****7

  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好奇和担忧。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从会场到驻地,代表委员们也议论风生。

  我向DeepSeek求证——“你被问最多的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是什么?”“AI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吗?”位列榜首。

  其实,这不是新问题。人类对人工智能有多少好奇,就有多少忧虑。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AI如同水电一样成为智能生活的基础设施,让老问题有了新的紧迫感。

  人类如何看待AI,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对自身的认知。对AI的焦虑,很大程度源自不了解。我们不妨先弄清楚:AI到底是什么?

  从技术实现看,与其说现在的AI“像人一样思考”,不如说它是“会学习的机器”。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让计算机具备人的感知与认知智能,但收效不大。近年来,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取得重大突破,其底层逻辑不是模仿人脑运作,而是基于数据的统计建模。

  以写诗为例,春花秋月、格律平仄,在人心中是感动和审美,在AI那儿就是一通“暴力计算”,根据概率输出字符组合。AI更像是升级的“工具箱”、个人能力的“扩展包”,大可不必将AI人格化。连小学生都知道,“我又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

  搞清楚“是什么”,再来说“怎么办”:“人工”会被AI取代吗?

  某些领域,可能会。放眼身边,AI司机、AI主播、AI助教、AI医生悄然上岗。推理大模型有问必答,机器狗“挑山工”健步如飞,AI巡检机器人“上天入地”,情绪稳定不怕累,“人工”难以望其项背。

  某些领域,又不会。AI只是工具,人独特的感知、判断、审美是难以替代的。与此同时,旧岗位减少,也伴随着新业态、新岗位的诞生。历史上,汽车取代马车、印刷术取代抄写,短期内有人失业,长远看新就业机会是原来的千万倍。

  AI将带来哪些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里有答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开源大模型,圈粉!机器人720度回旋踢,丝滑!2025年刚刚过去两个多月,我们就感受到中国AI创新的“酷炫”。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献策:加强智能养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将人工智能纳入教育培养体系……“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然动起来、跑起来。

  曾经在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中错失机遇的中国,这一次,看得够深、够远。“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顶层设计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从未来产业布局到算力部署、场景落地,稳扎稳打。同时,充分认识其技术与伦理风险,确保AI向善,未雨绸缪。

  科技向善,本质上是给每个人创造更多机会。

  在这片孕育了5000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近2.5亿用户热情拥抱生成式AI,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是创新创业的赛道。

  代码闪烁,如同蝴蝶扇动翅膀,为人类认知新世界投下美丽涟漪。未来可期,人永远不可能被AI完全替代。

  写到这儿,我又去问DeepSeek:与AI相比,人的竞争力在哪里?DeepSeek回答:

  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延伸,而人类是感性与理性的交响。危险的不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机器一样工作。

  开启人机协作,你准备好了吗?

  • 相关阅读
  • 上清所:延长外汇交易双边集中清算业务相关费用免收期

    本报讯 (记者刘琪)3月17日,上海清算所发布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降低市场参与者成本,推动银行间外汇市场稳步发展,上海清算所决定自2025年二季度起继续免收外汇交易双边集中清算业务双边净额清算费、双边全额...

    时间:03-17
  • 事关这一领域,央行最新部署!

    本报讯 (记者刘琪)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3月13日至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

    时间:03-17
  • 宁夏21家企业上榜《出口商品品牌认证名录(2024)》 数量居西部第一

      中新网银川3月17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7日从宁夏贸促会获悉,在中国贸促会日前发布的《出口商品品牌认证名录(2024)》(下称“名录”)中,收录了2024年获得中国贸促会出口商品品牌证明书的203家认证企业的名称、品牌...

    时间:03-17
  • 好房子,首先“长个子”!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左宇坤)“住宅层高标准将调整为不低于3米。”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上提到近期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引发关注。  层高,就像房子的...

    时间:03-17
  • 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顺利贯通

      中新网若尔盖3月17日电 (记者 刘忠俊)3月17日,青海西宁至四川成都铁路(以下简称“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境内的班佑1号隧道最后1米岩壁成功凿通,这是新建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贯通的首座隧道,标志着...

    时间:03-17
  • 文旅、体育、电影、“两新”……“火热”数据见证中国经济“多点开花”

      央视网消息:3月1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落地,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1—2月份,经济运行总体...

    时间:03-17
  • 国家统计局:中国楼市继续向止跌回稳方向迈进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庞无忌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7日在北京表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继续向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  付凌晖在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随着稳楼市...

    时间:03-17
  • 中国国家统计局回应CPI波动:温和上涨态势未变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今年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7日回应称,在前后两年春节错月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CPI明显波动。他强调,CPI温和上涨态...

    时间:03-17
  • “借力”新茶饮 中国东盟农产品互觅新机

      中新社南宁3月17日电 (黄令妍)时下,随着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扩大,作为奶茶主要原料的淀粉、水果及其深加工产品,为中国东盟农产品双向贸易投资及产供链带来新机。  木薯淀粉是奶茶配料“珍珠”的原材料。日前,柬埔...

    时间:03-17
  • 保障春耕化肥供应充足 各地这么做→

      眼下,各地春耕已由南向北全面展开,各地保畅通、促流通,多举措保障春耕期间化肥充足供应。  山东烟台:开启化肥疏运绿色通道 提升化肥作业效率  山东烟台是全国化肥进出口重要通道和集散地。随着化肥需求旺季的到...

    时间:03-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