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开始“整顿”职场

2025-03-29 03:46:12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开篇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身着大红棉袄、扭秧歌转手绢的机器人看呆了观众,一夜之间成为“科技顶流”。

  短短一个月后,国内“机器人租赁”市场突然爆火。社交平台显示,日租金有的已经接近万元。有租赁商家称已经爆单,还有商家靠一台机器人租赁今年已收入超20万元。

提供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的商家 电商平台截图

  人形机器人都能干些啥?

  如果你还以为机器人只是工厂里的机械臂,或者商场里的导航机器,那你就落伍了。

  最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化到几乎能以假乱真。

  人形机器人,“进化”到哪一步了?

  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人形机器人会的是越来越多。

  宇树科技对外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G1,可以完成跃起、侧身、下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地、站立;

  智元机器人在两周之内发布了三个新的产品。其中,灵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

  跳舞↓↓↓

  骑车↓↓↓

  穿针引线↓↓↓

  侧空翻↓↓↓

  功夫↓↓↓

  动作更灵活的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更加聪明。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日前推出的“慧思开物”,集成了感知、决策、语言、学习、运动控制等高阶认知功能,能增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效率、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简化开发流程。

  人形机器人,已经悄悄 “上岗”

  当ChatGPT还在和人类斗嘴、自动驾驶还在测试阶段,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悄然走进职场,开始“整顿”人类的工作习惯。

  它们在仓库、餐馆,甚至在工厂车间,正以类似人类的适应性和智能,执行各种任务。

  它们不会摸鱼、不会抱怨加班,甚至不会在周一早晨赖床迟到。它们的存在,正在让职场规则悄然改变——效率至上,人情靠边。

  比如,身穿警服,跟着人类警察一起巡逻、与群众热情互动。

  比如,参加社区活动表演“川剧变脸”。

  甚至上一秒还在商场揽客,下一秒就秒变登山搭子!

  工作内容切换,但态度依旧负责。

  甚至它还可以在各种展会上迎宾,让跳舞就跳舞,让招手就招手。


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3月27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会场。图为仿真人形机器人吸引媒体记者。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想让它干啥就干啥,想要啥样就啥样。

  充满电,就算工钱。

  这态度,这回头率,这性价比,不得不令人心动!

3月27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图为等待训练的人形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据悉,由于目前机器人软硬件版本还在不断迭代,机器人外出“打工”时,一般还需要操作师全程陪同操作维护,因此,除了机器人紧缺,机器人操作师也比较紧缺。

  “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已经从2018年的300万元降到了如今的几十万元,接下来,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都将迎来爆发期,价格也将持续下探。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3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文章,其中提到: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已在众多领域引发根本性变革。

  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已实现机器人核心模块的自主生产,国际厂商也依赖中国产业链,至少是其中某个环节。例如全球知名的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其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由中国企业供应。

  在2025年全球科技版图中,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出海”进程。从餐饮配送到工业制造,从医疗辅助到智能家居,从消费服务到仓储物流,中国机器人正以全方位应用场景,为全球制造、产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从现在到2028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到2035年,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中国业内普遍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产能或将在2025年得到明显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转变。

  人形机器人,会取代人吗?

  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越来越近,也让一些人产生担忧,机器人是否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机会?

  关于这个问题,deepseek给出如下结论:

  机器人会取代部分工作,但人类在创造力、情感、道德等领域的优势不可替代。未来的关键不是“是否被取代”,而是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自身价值。

  短期来看,机器人更适合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工作,比如数据录入、基础客服、流水线操作等。但在需要创造力、情感交流、复杂决策的领域,人类仍然占据优势。

  长期来看,人机协作才是趋势:

  机器人负责效率型任务(数据处理、流程执行);

  人类专注创造型任务(战略规划、创意设计)。

  就像计算机没有让会计失业,而是让他们从算账转向分析一样,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类,但会重新定义职场分工。

3月26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图为一组机器人列队从会场里走过。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 “整顿” 职场,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变革。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趋势,而应该积极应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新的职场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未来的职场,属于那些能够与科技和谐共生的人。

  无可厚非的是,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

  作者:梁静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浙江杭州:“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2025年开年以来,各怀“独门绝技”的“杭州六小龙”刷屏全网。六家科创新星为何都诞生于杭州? 耐心与包容,是杭州给予企业的最大诚意。“杭州六小龙”所处领域不一、技术路线不同,但只要谈到营商环境,都会不约而同地为...

    时间:03-30
  • 高质量发展故事汇丨上海普陀:让“高质量”受到“严保护”

    提到开关,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不是那种轻触即亮、简单便捷的装置? 但对于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来说,开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电源控制器,更是打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这家深耕分接开关领域的民营企业,手握300余...

    时间:03-30
  • 同比增长1.15% 建设银行2024年净利润超3362亿元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杜燕飞)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银行)28日公布的2024年度经营业绩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40.57万亿元,增幅5.8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5.04万亿元,增幅8.48%;吸收存...

    时间:03-30
  • 组图:“壮族三月三”将至 “南宁之夜”藏着哪些烟火气?

    人民网南宁3月30日电 (记者许维娜)随着“壮族三月三”临近,广西南宁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作为广西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南宁的夜经济正成为展现城市魅力、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重要舞台。近日,记者深入“广旅·南宁之...

    时间:03-30
  • 酒旅融合延长消费链条 创新场景提振消费

    图为“酒旅融合”活动现场。受访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年来,白酒行业与文旅行业的融合发展,“酒旅融合”成为近年来消费升级和产业跨界创新的新趋势,通过文化赋能、场景体验和产业链延伸,能够提升品牌...

    时间:03-30
  • 业界:提供多元供给 白酒行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 (记者孙博洋)25日,第112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举行。本届糖酒会展览面积达32.5万平方米,共设置传统酒类等9大展区,精酿啤酒及低度酒等23个特色展区,吸引了超6600家展商参展。 据悉,本届展会首次打破传统展...

    时间:03-30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4.9万件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截至去年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高校和科研机构新增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比提高至70.4%;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提前实现“十四五...

    时间:03-30
  • 从“短期输血”到“长效造血” 影院的生存法则正被重塑

      《哪吒2》热映为各地电影院带来了久违的高光时刻,如何延续这一良好势头,成为新课题  影院的生存法则正在被重塑  阅读提示  如同一把烈火,《哪吒2》的上映点燃了电影市场,连续创造多项纪录,为各地电影院也带来了...

    时间:03-30
  • 月薪可达2万元 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缺口催生高薪市场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维修难问题也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不到2万家,从事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  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的...

    时间:03-30
  • 财经聚焦|银发旅游专列激发“春日经济”新活力

      28日9时24分,四川成都安靖站。Y471次“熊猫专列・什邡号”徐徐启程,向云南建水加速驶去,460余名游客开启为期8天的云南深度游。其中,60岁以上的游客占比达到68%。  “春回大地、万物生发,踏青出游需求旺盛,注重...

    时间:03-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