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19日)
□李 冰
同志们: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论,向广大作家艺术家发出了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号召。 11月18日,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在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11月19日,中宣部召开主题实践活动全国电视电 话会议,刘奇葆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进行动员,提出要求。我们今天召开工作会议,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精神,落实刘奇葆同志和中宣部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文学界和作协工作的实际,采取得力举措,认真抓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上午,白庚胜同志宣读了《中国作协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大家进行了认真讨论,发表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刚 才,4个省市作协的负责同志和3位作家代表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后很受启发。这个会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开得很好。现在,我就抓好“深 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个老话题。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我们党一向要求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倡导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广大作家艺术 家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形成了我国文学艺术界的优良传统。对于作家深入生活,理论上不必多说,典型也不必多举,大家已了然于胸。但是,思想认识问题是不是 都解决了呢?恐怕不能这么看。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社会结构转型,文化环境巨变,信息技术发展,文学实践多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生活遇到了不少新问 题,思想上产生了不少新疑惑,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当今信息社会,互联网高度发达,资讯无比丰富,手机、电脑、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海量,“秀 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创作素材应有尽有,不必再采取过去那样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老办法了;有的同志认为,现在生活同质化严重,环境相似,文化融合, 自己身处其中的生活已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只要细心体会身边的生活就够了,没必要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去体验生活;有的同志认为,不同文体创作,对深 入生活的需求有差别,自己的文学创作主要靠想象,不深入生活也能写出作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深入生活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带上铺盖卷住在房东老大娘家 里,今天很难再安排在群众家里“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生活的成本高了,收获反而少了,如此等等。应该说,上述思想问题都有一定的客观事实基础,同时也都 有主观认识上的偏颇。举出一些认识的问题,不是要逐条地进行分析、辩理,而是希望各团体会员单位组织作家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在深入 生活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