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高信,追崇鲁迅而去

高信,追崇鲁迅而去

2016-02-14 11:00:23

来源:陕西日报

   沈庆云

  年轻时根本想不到,人老了会频繁遇到难以言状的伤悲,这就是时不时会有亲朋好友辞世离去,令人含泪为他们送行。这不,2015年末的一个清晨,我就迈着沉重的脚步到省城的南郊,把花圈送到了高信的灵前!

  高信姓李,74年前出生在商州。他长得很帅,一米八的个头,浓眉大眼,皮肤白皙,一表人才。有传言:他在中学念书时,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就暗恋着他,他还受到了校领导的批评。有一次说笑时我向他求证这事,他畅声大笑:“你不愧是当记者的,啥事都知道!”他扔掉烟头,辩解说:“即使有这事,老师也是暗恋。暗恋,知道不?校领导批评学生,那是李逵砍宋江——找错了冤家。”

  高信的性子不算好。有人夸大说:“这个才子,他当领导领导不了人,人当领导又领导不了他。”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原社长赵喜民不这样看,他说:“对高信,一要尊重他,二要信任他,三要因才用他,这样他就很好领导。”

  他调到省教育出版社后,妻子吕引莲仍在商洛大修厂工作。有人让他找找门子把引莲调到省城来。他说:“求人,人家脸难看,受不了!”按户口说,引莲直到今天还是商洛的“臣民”。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高信的一生,那就是:读;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读和写。他多次说:“我没有天赋、没有背景,不足以支撑我的理想,那我的出路就是静下心来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他就拼命苦读,等车、等船、等会、等演出都在看书。商洛乡党说我和他以及京夫、李文举、张中山5个人是书友,其实他是我们中读书最多的、最杂的,这从他生前已出版的18部著作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鲁迅笔名探索》、《华君武诗配画》、《蔡若虹漫画选》、《常荫楼书话》、《长安书声》、《北窗书语》、《品书人语》、《民国书衣掠影》……

  要说研究,高信这棵树上结的最大的果子是研究鲁迅。他把鲁迅全集全都看了,有些篇章还看了好多遍,做了很多记录,写了《鲁迅笔名探索》、《鲁迅木刻形象百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他当之无愧地被选为陕西省鲁迅研究会会长。

  鲁迅这块中华民族的硬骨头,在高信的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前几年有痞子作家批鲁迅,高信的肺都快气炸了,骂娘、拍桌子。“没好好读鲁迅的书,却想靠骂名人出名,真是没良心的文人,精沟子撵狼——胆大不知羞!”

  爹妈给了高信一颗硕大而智慧的头颅,他极其善于思考。记得前年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开会。他是研究会的副会长,我是他的“部下”。大会在露天场子开,头顶上太阳很红。他是病中人,小儿子冬林陪着他参会。他突然问我:“老兄,你想过没有,为啥现在有不少作家出的书跟手纸一样都是‘一次性用品’?为啥有的所谓名作家还靠抄袭混日子?为啥有些作家出的小说就没有多少人看,却不断地出,追求著作等身,并有评论家替他吹?……”我说;“你说的文坛这些乱象,我早就注意到了,但没想清原因。”他愤愤地说:“都是为了捞钱、捞名把人害了!文德,现在缺文德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播出后,高信给我发邮件问我看了没有,我说这咋能不看?他情不自禁地说:“习大大说了我们早想说的话,真解馋!”

  高信的晚年是在痛苦中熬过的。三年前他被查出脑内有个瘤子,医生说是良性,采用保守疗法,只用激光刀“处理”了一下,但叮嘱他:一两年内不要看书、不要写作、注意保养!但他出院后不久就拿起了书和鼠标。妻子和两双儿女劝他要多吃点营养品,他却淡淡地说:“营养都在饭里,好好吃饭就行了。”家人阻挡他熬夜写作,他半是哀求、半是嗔怪地回答:“你们看看上天留给我的还有多少时间!”他就是这样在拼命。但一年前他就撑不住了,心、肺、肾开始衰竭,躺在省医院的病床上,身上插满了管子。中国作协老主席王蒙向他要一本书,他找好了书,想给老主席回一封短信,却已无力提笔,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