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街就诞生在这个钟灵毓秀的小镇上,贾平凹的《秦腔》《高兴》等作品中,都曾经以棣花古镇发生的许多故事为背景为素材来展开情节,就如鲁迅以故乡鲁镇、沈从文以故乡湘西为写作背景一样,棣花镇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一位作家来说,故乡既养育了他,也以其浑厚与深沉滋养着他的创作,而反过来,一部优秀的作品,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故事的发生地。清风街,正是因为长篇小说《秦腔》而名著四方,走在清风街上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和文化符号,像“白雪”家、“大清堂药铺”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原型来对号入座。漫步在清风街上,仿佛进入了书中的世界,可以切身实地感受到贾平凹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和市井风情。青砖柱、土墙、青灰色瓦屋顶、翘檐屋脊,“吉”字形透风窗,临街的一色灰青的木质铺板门和方格窗户整齐排开,还有斑驳不一的青石铺成的街面,这里的生活依然安详,导游王一依说,夏天时候,当地人坐在街边吃饭纳凉,看着屋后荷花连片,真是再美不过棣花镇。
据商于古道管委会丹凤办公室副主任李瑞峰介绍,棣花古镇景区以“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一馆(平凹文学馆)、一荷塘(生态荷塘)和西部花都”为主打项目,复活了棣花古驿、魁星楼、法性寺等老景观,打造了历史、人文、生态相互交融的新景点,凸显了商于古道上的“棣花”文化。
听哟:商于古道上的动人故事
棣花古镇历史悠久,在唐代时设有棣花驿,陇海铁路没有通之前,南方的丝绸、大米、瓷器等货物经长江、汉江、丹江由船舶水运至水旱码头龙驹寨,再由骡、马经商镇、棣花驿站运至商州、西安、山西、河北、北京等地,这里古称“商于古道”,是当时南北通货的唯一通道和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小小的一个棣花镇成为了多种文化共存的一个大熔炉。
棣花驿,即是古时的驿站,相当于现在的服务区招待所。古代交通不便,出行难免舟车劳顿,这驿站就是他们暂时歇脚的一个重要停留点。“棣花”这驿名,在唐代之前写作“棣华”,据说是出自《诗经》——“常棣之花,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用灼灼盛开的棠棣花来拟喻兄弟之情。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一位差官叫杨虞卿,曾在棣花驿住了一晚,因为梦到了自己的兄弟而写了一首《梦兄弟》的诗。公元820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回长安,下榻棣华驿听说了这件事后,题了一首《棣华驿见杨八题梦兄弟诗》:“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名作棣华来早晚,自题诗后属杨家”。公元824年,白居易被贬为杭州刺史,再次路过棣花,下榻棣花驿,见到4年前自己和杨八的诗;于是百感交集,又写了一首《赴杭重宿棣花驿见杨八旧诗一绝》:“往恨今愁应不殊,题诗梁下又踟蹰。羡君犹梦见兄弟,我到天明睡亦无。”这间小小的驿站,曾经盛满了多少人的离愁与思念。
棣花文化之多元与丰富,从一条街上就可窥一斑,这条街叫宋金街。当年,宋金激烈厮杀。名将吴玠、吴璘与金人的多次激战,就曾在陕南商州一带进行。但后来,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无力继续战斗下去,只好谈判议和并划定疆界。当时,金国侵略南宋到龙驹寨后,无力继续前进,双方就以棣花街中线为边界线,并竖碑石为界碑。现在这条宋金街,街道西面一是宋人、宋物、宋式建筑,街西面却是金人、金物、金建筑。一条街分数两个朝代,两朝相隔仅一步之遥。金文化区的地砖是立铺,宋文化区的地砖是平铺。金文化区的门和窗户是竖条状,宋文化区的是网格状。走在这里,就仿佛一脚踩在宋代,一脚踏着金国,加上两旁的店铺热热闹闹地开着,恍然间真的有穿越时空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