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六七十家高尔夫球场公开的身份千奇百怪,有的叫农庄,有的叫会所,还有的叫休闲健身场。
既然身份可以瞒天过海,用水当然也可以瞒天过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其实,瞒天过海的问题是很好查处的。比如,在审批上,只要审查仔细一些,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一年大概需要灌溉用水36万立方米,没有哪个农庄、会所需要消耗这么多水。
再有,通常发放取水许可证后,水务部门要上门巡查、验收,是高尔夫球场,还是农庄,只要去看一看,就一目了然了。关键是到底想不想查。
除了瞒天过海的手法外,还有的高尔夫球场打自备井,抽地下水。而这种“盗水”的方式,基本属于民不举官不究。水务执法人员不进入现场很难发现。
其实,“盗水”也不是就发现不了。这位专家说,那么大一片球场在那儿,没有取水手续,肯定得过去看看吧。
查询有关部门公开的信息,近年来几乎找不到处罚违规高尔夫球场用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