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9月20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于日前透露,正计划为经适房改名。
齐骥指出,从1998年到2007年,我国经适房政策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经适房的属性定位已发生重大改变,制度规则也日渐完善。
自2010年开始陆续上市的“新经适房”,其最大特点是“共有产权”:购房者仅享有60%-70%的有限产权,余下产权归政府持有;相比此前因寻租、腐败而饱受诟病的旧式经适房,新经适房不能再被视为私产,随意转手或继承,套现牟利的政策空子被大大压缩。
然而,目前大多数人对这一住房政策的连续性还不太了解,仍旧以过去的眼光非议现在的经适房政策。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齐骥表示:“我们在想,最好把这名字(经适房)给改掉。”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中财
专家谈改名
“改名不能解决问题”
“改个名字就能改变经适房的种种问题吗?不见得!”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经适房改不改名字没关系,当前之所以出现众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执行层面。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到根源。他认为,经适房制度有悖于当初房改“货币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初衷,而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这种非商品住宅。
陕西省房地产研究会会长王圣学也持相同的观点:应该取消经适房和限价房!他告诉记者,房改的政策是没问题的,从历史和发展中来看,它推行了房屋自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总体是成功的。只是在执行上来说,存在力度不到位的情况,执行不力造成了问题的产生。“从这些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包括经适房、限价房在内的保障房制度存在面太广、品种过多的问题,使得政府难以承担。再加上监管不够细、不够严,从而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政府应该“收缩战线”,即缩小保障房的范围,取消经适房和限价房,但可以保留有地的单位给员工自建房。“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很多就是靠单位自建房完成的,否则,单靠政府投资根本无力来完成。”他说,而经适房和限价房很容易带来寻租的机会,如果强行搞,不仅可能完不成任务,而且可能导致弄虚作假。
同时,他建议继续加大廉租房和公租房建设,“为城市里最穷的人提供廉租房,为进城打工者和大学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公租房。”(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