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层”实现全覆盖
12月18日,罗丽和肖体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在民心家园公租房新家楼下散步。 记者 胡杰 摄
当重庆在2009年进入“外环时代”后,这个巨大的区域中,有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新就业人群等“夹心层”,随着房价上涨,这部分人群因为收入有限而“望房兴叹”。
“如果单靠政府或者市场配置的单轨制,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民众的住房问题。”市国土房管局负责人说。经过调研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建设市场加保障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实施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住房供应等调控思路,把公租房建设列入我市的“十大民生之首”。
“重庆公租房主要有三大特点。”该负责人一一细数:首先是低成本的建设:公共租赁房由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承建,其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享有税费优惠政策。其次是入住低门槛:凡年满18周岁,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本市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城市住房保障标准,都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不受户籍限制,租赁期最长为5年,“这让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引进的专业人才和外地来渝工作人员都能够安居乐业。”最后一个特点是公租房的租金较低而且稳定,“租金相当于同类商品房出租价格的60%。”
不仅如此,公租房周围还配套建有学校、医院、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诸多公共服务设施和场地,小区门口也会设置公交车站、轨道交通车站等交通设施。
今年,全市公租房开工建设量达到1425万平方米、约21.92万套,提前完成了住建部下达我市的年度目标任务,也完成了市委、市政府3年计划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目标的68%。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今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我市签署协议,前者将以信托产品形式,为我市提供45亿元贷款,专项用于公租房建设。该笔贷款也是全国社保基金迄今为止单笔放款最多的一个保障房项目。签约仪式上,市长黄奇帆感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重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保障房融资体系,同时,重庆公租房建设融资模式也有了新突破。
在此之前,我市为了给公租房建设融资,已经取得了不小成绩。去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中国银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文,确定我市为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同时,六部委还批准了6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申请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目前,获得贷款的项目分别为:鸳鸯组团民心佳园8亿元、大竹林组团康庄美地5亿元、华岩组团民安华福2亿元、蔡家组团两江名居15亿元。眼下,这笔资金已经一一到位。
另一方面,通过市地产集团等“八大投”的运作、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我市拥有“第三财政”。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作为公租房的建设本金。同时,国企作为公租房的业主,把租金用来支付银行利息。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内部“消化”巨额的建设本金,即利用企业内部的利润冲抵建设资金的欠账。(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