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起,铜川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房261万平方米,3.45万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其中绝大多数是煤矿工人的家庭。在铜川新城区,正在建设的锦绣园、铜煤1#2#、梅乐园、祥和园等4个保障房小区组成的锦绣新城保障房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将在两三年后建成4万多套保障房。铜川市住建局局长惠满盈告诉记者,锦绣新城建成后,历史上遗留的煤矿工人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基本上可以全部解决。
经济并不发达的陕西省,近两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并逐渐探索出解决政策、资金、土地、质量、分配、管理等问题在内的保障房建设长效机制。在机制保证的基础上,陕西省已经把到“十二五”末的保障房建设计划制定完毕。今年3月到5月间,陕西把“十二五”期间169.78万户符合条件的住房保障对象一次性全部向社会公示。届时,陕西的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将达到23%。住房困难家庭只要进入5年轮候的名单,心里就有了底,生活有了盼头。
来到西安市含园东路社区,马路边的一片老平房里,穿过一道破旧的石门,在狭窄泥泞的巷子里转了几个弯,我们终于找到了徐希海家。40岁的徐希海因为心脏不好,干不了重活,常年在家靠低保金生活。他住的这间33平方米的平房是老母亲单位的公房,住了30多年。今年3月,徐希海申请了保障房,5月份他就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已经确定今年可以分配到一套崭新的廉租房。
“没有想到这次政府的力度这么大,从轮候名单上看到有自己的名字,就踏实了。”徐希海告诉我们,听说新建的廉租房都是装修好的,直接搬进去就可以住,心里很高兴。他说等将来自己的条件好了,还会把房子腾出来,给更困难的人。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子青表示,把5年内的工作尽早让群众知道,一方面让保障对象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住上房子,做到心里有数。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公示让社会监督,保证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更重要的是,让困难家庭看到政府建设保障房的决心,给他们信心。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对全省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需求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合理地规划保障房建设的数量和品种,避免拍脑袋空想。2011年下半年开始,陕西省组织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入户调查,旨在全面掌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
为了保证调查得到尽可能翔实的数据,陕西住建厅通过报纸、电视、社区张贴通知、发送公益短信等方式进行宣传;同时,与社区入户服务相结合,对行动不方便等情况特殊的人群做到上门服务。住建厅还专门从10个高校抽调1000名大学生,通过培训后,深入到全省各县区协助调查。此次共调查210.13万户,其中,住房困难家庭182.9万户中,无房户141.3万户,占77.25%。
这次调查不仅保证了5年轮候公示的顺利开展,更为陕西省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如今,在住建厅的一间会议室里,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整个陕西省所有的住房保障信息,包括具体的项目位置、楼栋、户型、建设进度和排名等。已经进入5年轮候的家庭情况也可以一目了然。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数据每年都要动态更新,根据收入线的变化情况对数据库内不符合条件的住户,定期清退出去,数据库外符合条件的家庭定期补充进来。“有了前期摸底调查的翔实数据,定期的动态更新工作量就小多了。”
最近,陕西省住房保障信息系统第二期的建设工作也已经启动,信息系统将从填报系统升级为工作系统。也就是说,只要最基层的社区窗口登记或修改了保障对象的信息,全省的系统都将实时更新。据陕西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系统升级后计划与工商、税务、民政、公安等单位信息共享,从而更精确、更省力地进行保障对象的审核。土地的审批、资金的流动、保障房的分配管理等,有望都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