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搬家的人每天进进出出,真担心刚修好的门禁哪天又突然坏了。”傍晚到家,看见有五六个陌生人拎着行李进楼,市民胡女士立马猜到,新的群租客来了。6月的租赁高峰季,群租房又开始泛滥。当中介喜滋滋地数着收益时,被频频打扰的左邻右舍,却为了安全、噪音和小区卫生而烦恼不断。
扰民
1、楼栋门禁月月得报修
胡女士所住的小区,是南四环内的一个大型商品住宅区,分四期开发的几十栋楼内住着上万人,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其中,流动的群租客占了不小的比例。
“近一年多,随着地铁开通,很多超过70平方米的户型,都打隔断变成了群租房。”胡女士观察过,小区每个单元里都有几户群租房,最少也住着5个人。可是,物业公司只给每户业主免费配备3张门禁卡,第4张起就要交纳工本费。
“群租的人,至多只住一年,谁愿意花钱买张门禁卡?遇到大门关着,他们就生拉硬拽,次数一多,门禁就坏了。”禁不起折腾的楼栋门禁,几乎每月都有几天是“失效”的,业主们不得不月月报修、修完了再重修。
这几日,搬家、换房的租客又多了起来,每天都有陌生人进进出出,住户们又在小区论坛上讨论,租客该怎么管一管。“设立门禁是为了保护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像这样隔几天就门洞大开,谁住着能有安全感?”
2、半夜1点开洗衣机
“哎,昨天又是半夜2点被吵醒的。”顶着一双黑眼圈,市民李小姐踏进了办公室。楼上的群租客,已经成为她生活中的“梦魇”。
今年4月,家住1层的李小姐发现,她家楼上搬来了新租客。和普通的三口之家不同,这户租客是以群计算,约莫有20人,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姑娘。一打听,原来楼上业主将三居室做成了隔断房,连客厅也住上了人。“不过,这是邻居的权利,我也不好过问。”
可一周后,李小姐发现了问题。这群年轻人在美发厅工作,晚上最早也得10点多到家,进屋时砰砰砰摔门,穿着高跟鞋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开着电视大声说话,有时半夜1点了还开洗衣机洗衣服。
“偶尔一次还能理解,可天天晚上都是如此,12点前从没消停过。”李小姐多次上楼协商,也曾找物业公司投诉,可租客们依然我行我素。被噪音包围的她,只能盼望租约早点到期。
3、电梯间充满了鱼腥味
除了安全和噪音,记者发现,环境卫生也是群租客被住户们投诉较多的问题。
“这个夏天,我家楼道都快成了海鲜市场,走进电梯间,扑鼻而来的都是鱼腥味儿。”家住南三环的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
去年,陈女士的隔壁邻居将房子出租给了卖海鲜的摊贩,一户住着7个人。从此,一台大号的冷藏冰柜,便日日夜夜摆在了楼道里。每天早晨4点,“新邻居”起床从冰柜里拿出海鲜,叮叮咚咚一顿收拾后,拉着货去海鲜市场;下午收摊后,再把没有卖掉的海鲜品拎回家。一早一晚,滴着水的篓子和袋子,就一路从电梯间拎到房门口。
“吵闹声就不提了,关键是那股味儿。”陈女士形容,她每天走进电梯间,就感觉像进入了海鲜市场,鱼腥味充斥着每个角落。而且,刺鼻的腥味吸引了大群蚊子和苍蝇,夏天的傍晚,她也不敢开窗户,生怕把苍蝇、蚊子招进屋。“我不是职业歧视,可如果你隔壁住着这么一群邻居,你能开心么?”苦衷
租客坦露群租不易
在陈女士居住的小区,不少租客都是经营海鲜的摊贩。有住户表示,小商户们也能感到自己很难融入社区,他们也很想成为社区的一员,也曾做过例如给邻居送几斤鱼的示好,但由于生活方式不同,与居民的不少矛盾很难调解,这些示好行为也最终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