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灯饰论坛,一名中央党校学者关于城镇化的发言却提起了台下灯企老板的精神。此前一直漫不经心的一名企业主拿起笔开始认真听讲。“中央政策很重要。”他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说。
继白酒、盆花、餐饮和演出行业之后,灯具成为中央节俭新风吹冷的又一个行业。在中办、国办“禁止各地新建楼堂馆所”通知下发满月之际,多名灯具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露,已有不少政府订单流失。
一些企业试图通过拓展南美等新兴市场摆脱“政府依赖症”,亦有行业人士寄望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名来自某建筑装饰协会的负责人称,楼堂馆所不能新建但是可以翻修,一栋建筑物可以有十次左右的翻修,这也是灯具行业的机会。
“暗度陈仓”犹存
“去年生意最淡的7、8月,每个月也能做到三四十万元(营业额)。今年可就不行了。”来自江苏常州的一家灯饰企业负责人虞松胜边叹气边摇头。
在近日于广东中山古镇举行的中国灯都产业高峰会上,类似的诉苦不在少数。在当天的论坛上,一名来自江苏的灯具商告诉本报记者,据她了解,今年灯具企业销售额六成都在下滑,两成左右的企业维持平衡,仅有一成企业销售额在上涨。
多名灯具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灯具企业销售额普遍下滑两到三成,背后原因包括全面停止新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的政策影响以及房地产市场趋冷等因素。
7月底,中央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严禁豪华装修。
深圳市一家照明企业总经理黄品华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此前将重点放在政府工程这块,而今年来自政府的生意降幅甚至超过一半。一方面是因为今年没有像奥运会、亚运会此类大型赛事,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宏观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影响。
销售额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物流上。中山古镇一名做物流的商人告诉本报,今年的业务量下滑了两成左右。
当地一家灯饰厂的负责人称,相比于家居灯饰企业,楼堂馆所降温对主要经营商业照明业务的企业影响更大。
广州某政府部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本来今年广州市政府的一些职能部门计划搬迁到新建办公大楼,连具体的“搬家”日期都已经确定,但因《通知》的下发而终止了。
该政府人士称,中部某县城在推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原本想借在新区修建新办公大楼以拉动新区的地价及配套发展,同样由于中央出台了上述《通知》“告别新楼”。
该政府人士表示,类似这样,以新修政府办公大楼带动某个区域发展的情况,在三四线城市比比皆是,上述《通知》改变了这一局面。
楼堂馆所不能新建但是可以翻修,上述装饰协会人士的“乐观”并非个案。中山古镇一家灯饰厂负责人称,该企业有三成业务来自政府订单,今年这方面的业务依然稳定。该负责人直言,尽管有《通知》约束,但地方政府还是可以以其他名义大兴土木。而该家灯饰厂在维护政府关系方面不遗余力,因此即使蛋糕变小,他们也依然能分得一块。
本月,新华社等央媒连续曝光了一些地方政府暗度陈仓的做法,称有的地方和部门以“商务中心”“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各种名义兴建办公场所,以便通过审批逃避监管。
突围出路何在
逆势之下,灯具商们各显神通寻求出路。
黄品华表示,许多做灯具的同行已将重点从政府工程转向大众消费市场,“政府工程量有限,而且受到政策影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