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家居  »  房产  »  房产资讯

评论:建楼要盖200个章不妨“公开解剖”

评论:建楼要盖200个章不妨“公开解剖”

2014-12-24 09:31: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原国务院副总理、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想弄清楚一件事,盖一个科研楼前前后后为何要盖200多个章?

  简政放权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近一年多来从国务院各部门到各级地方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也是公认的。然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建楼盖章的故事,还是让人异常惊诧——既对这一权威机构遭遇审批难感到吃惊,也对“需要200个章”这个事实感到震惊。由此看来,对于简政放权,我们不能只看“数量”,更要重视“实效”。

  目前虽不清楚该部门建科研楼盖200个章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间,哪个省份,也不清楚经过了哪些程序,耗时多长时间,但“需要200个章”已经说明审批程序繁琐,耗费成本过大。

  据悉,目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将该部门建楼盖章的故事,作为行政审批的案例仔细研究,以便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其实,这个案例作为研究行政审批的样本,最好是“公开解剖”,而不是闭门研究。所谓“公开解剖”,就是详细公开该部门建楼盖章的“审批长征图”,即具体经过了哪些地方、哪些部门,盖了哪些公章,然后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为何要“公开解剖”这个案例?其一,这个案例非常典型,而且发生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对于典型案例,应该公开剖析,才有警示效果。

  其二,通过公开剖析让各级审批部门深刻反思。不仅能照出相关部门的问题,还能点出相关部门的名字,如此,或许就能让有关方面“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

  其三,公开剖析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谁应该对此负责,如何打通简政放权“肠梗阻”,还有哪些审批事项必须取消和下放?对于这些问题,公众不仅有知情权,而且有监督权。

  建科研楼需要盖200个章,或许是因为过去科研项目问题较多,所以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但这与简政放权改革完全背道而驰。人们不仅想知道答案,更想参与、见证剖析的过程。冯海宁(北京 编辑)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