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家居  »  房产  »  房产资讯

便宜:流动人口租房居住唯一标准

便宜:流动人口租房居住唯一标准

2015-06-12 10:59:00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赵丽

  一个18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是他们全家的卧室、厨房,也是生产车间。拥挤的场地,在卢必泽的巧妙安排下,中间放了三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两个烫衣机,裁衣板下堆满了布料。一天三顿饭都是在房屋的角落里完成的。

  到了晚上,卢必泽在窗边支起裁衣板休息,两个妹妹和妹夫分别以烫衣板和裁衣板为床,过道中间则放张折叠床,两个儿子睡在上面。这样的生活状态,钱家人整整坚持了四年。

  他们曾经的家在北京有名的“浙江村”。这个非自然更无行政编制的“村落”,是进京经商的浙江人自发形成的聚居区。它地处北京城南的城乡接合部,以丰台区南苑乡大红门一带为腹地,覆及26个自然村,外来人口数量近10万。

  2014年,曾被北京市政府作为重点“治乱"的这个村庄,将告别脏、乱、差,建成与CBD遥相呼应的CED。

  这里拆迁了,钱福来一家人将搬往下一处聚居地,他们选择住房的标准只有两个字——便宜。

  这样的标准与在北京当职员的孙嘉不谋而合。这名来自中部农村的男青年,起居范围是北京四环外一间10平方米的屋子,月租1000元。房间没有客厅,只有一条昏暗的过道,同住的两名舍友是他在网上发帖招租的。

  “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电磁炉,冬天屋内没有自来水也没暖气,洗菜、洗衣服都要去外面。”孙嘉说。

  对于这样的居住环境,孙嘉表示“无可奈何”,“凑合就行,攒钱最重要”。

  孙嘉认为北京只适合工作,不适合生活。“因为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