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严打,不法企业要么暂时关门要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监管部门不严打了,不法企业就又卷土重来
调查动机
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部门相继查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非法使用有害物质、生产环境不符卫生标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卫生领域为什么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屡禁不止?目前,宁夏被查处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豆芽含非食用物质、消毒餐具不卫生、羊杂碎小作坊污水横流……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食品安全“神经”屡遭触痛——不论是小作坊,还是采用现代工艺的生产经营企业,都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有些行业甚至屡禁屡犯。食品安全监管为什么会陷入屡禁不止的怪圈?
豆芽无标准引出大问题
【回放】今年5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食安办组织执法部门,对位于兴庆区满春综合旧货批发市场的一家名为“宁夏康利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豆芽加工点进行突击检查。6月3日,银川市食安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称:宁夏康利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名为“高级无根黄豆芽素”中检出尿素、亚硝酸盐、6-苄基腺嘌呤、恩诺沙星等物质,属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其中6-苄基腺嘌呤每公斤含量达到1万多毫克,因此可以判定,“高级无根黄豆芽素”的主要成分就是6-苄基腺嘌呤和亚硝酸盐。
【调查】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访了银川市东方红购物广场、银川北环批发市场和部分小区蔬菜零售店,均未看到豆芽菜。银川北环批发市场一蔬菜摊主告诉记者,以前市场上每天都有几十家卖豆芽的,工商检查后,这些人全都散了。
“从5月上旬起,由于豆芽销售商户不能提供质检报告,我们就让其停止销售。”银川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兴庆一分局北环工商所所长左廷俊说,银川市场上销售的豆芽大多是从北环批发市场进货,原来该市场共有22家豆芽销售点,其中5家为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其余17家都是从银川市康利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进货。
为什么豆芽菜迟迟不能重新上市?记者从银川市食安办了解到,国家没有出台有关生产豆芽菜的规范和标准,也没有明确豆芽菜该由哪个部门具体监管。自银川市豆芽菜事件发生后,银川市已决定让农牧部门负起监管职责,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
银川市农牧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科长姜忠良告诉记者,豆芽菜生产规范和质量标准已经制定出来,正由有关部门、专家讨论和修改。
“放心碗”让人不放心
【回放】今年7月7日,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对银川市康洁餐具消毒有限公司、银川市康利达消毒有限公司、银川市洗刷刷餐具消毒有限公司3家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进行检查,发现“康洁”公司生产车间防尘防蝇设施不完善,“康利达”、“洗刷刷”公司包装车间内有苍蝇、部分已消毒餐具有水渍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并立案调查。7月10日,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依法对这3家公司各罚款5000元。
【调查】近日,记者在银川市洗刷刷餐具消毒有限公司消毒车间看到,公司已恢复经营,生产线采用蒸汽消毒,车间增加了灭蝇灯,更换了一批新包装箱,部分旧包装箱内覆盖有塑料薄膜,工作人员全部身着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及手套。
“放心碗”为何让人不放心?银川市卫生监督所的花虎说,目前银川市对集中式餐饮具消毒企业的许可、监管主要还是依照自治区人大2008年通过的《银川市公共餐饮具卫生管理条例》来进行执法监督,但起草条例所依据的上位法食品卫生法已废止,执法依据有待商榷。因此,该条例急需修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银川市集中式公共餐饮具消毒企业卫生规范》,促使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另外,还需对集中餐饮具消毒企业进行量化分级管理,每季度对各企业的现场卫生状况进行评分、评级,并将评级的情况和消毒效果检测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与此同时,坚持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性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