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区监测
因一名大学生在网吧上网患肺结核,本报民生实验室对办公室、卫生间、机动车内部三个区域的病菌进行监测,结果出人意料——
实验设备:六合一室内空气检测仪、空气流量计、降沉培养皿、细菌培养箱、琼脂(菌群培养液)、显微镜等。
实验方式:空气溶液混合法、菌群培养法等。
实验场所:沉河区北三经街附近一办公楼、一辆1.6排量小型轿车。
实验单位:沈阳康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一名大学生在网吧上网,因而患上肺结核,引起广泛关注。本报联合沈阳康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类似于网吧的办公区域、卫生间和车内进行实验监测。最终的结果显示,网吧类的办公区域“病毒”最多,超过厕所和车内。
整个实验结果显示,办公区内的病菌包括肺结核、肝炎病毒等,是最应该清理的地区。而在卫生间内,大肠杆菌是最应该处理的病毒,车内则以易患肠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些都是市民平时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员会集不流动,是造成病菌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通常都会认为病菌最多的是“卫生间”,但从实际上看,这里却是“最干净”的场所。有关人士表示,这源于定时清理,外加上人群容留时间短,带来的菌类较少,因此有较好的卫生保障条件。
据悉,病菌多来自于市民的身体和外衣携带。与机动车和卫生间相比,网吧式的办公场所人员较多,通风不畅,聚集时间较长,产生大量的病菌,特别是这一地区的采暖措施较好,更增加了病菌和病毒滋生的数量,这一地区应该是重点防范地区。
实验过程:
1.采样:办公区的液体颜色较暗
1月9日13时许,在北三经街附近一办公室内传来阵阵打字声,部分办公桌上堆积着文字材料,垃圾桶内罕见垃圾,内部大约有百余人办公,类似于大型网吧办公场所。实验人员架设起空气检测仪后,吸收大量的空气,与试管内的水形成混合体,以用于细菌培养,实际测算细菌菌群。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在吸收的空气和水的混合物内,加入水,形成混合物。然后,实验人员拿出琼脂(菌营养液)对办公室内的菌群进行存储。实验人员张晋介绍,加入琼脂主要是为了将菌群的数量进行分类,以便在监测过程中,能够得出较为明显的实验结果。
14时许,实验人员前往北三经街一办公楼内的三楼卫生间内进行试验。此时,保洁人员刚刚清扫完毕,厕所窗户上除了有少量的灰尘外,厕所内总体较为整洁,实验人员而后又将混合液体收入保管箱内。
14时40分,一辆1.6排量小轿车停靠在北三经街附近。轿车内铺着毛垫,有少量黑迹,后车玻璃略有灰尘。车内较为整洁,仅是在前车窗玻璃处有手印。车主介绍,这辆车距上次洗车已有1周左右时间。实验人员上车后,将车门关闭,用备用电池开启设备,吸收车内的空气,设备将空气和水进行混合。而后,实验人员加入了同样的菌营养液,得到了最后一瓶的试验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