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寒保暖
别看春天气温回升很快,但别忘了人们常说的"春寒料峭"和"乍暖还寒"。俗话说得好:"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春秋季的气温变化很大。有个比喻形容得更形象:春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在气温冷热变化快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力调节相对就比较弱。在这样的状况下去锻炼,就更应当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运动前身体处于相对"冷"的状态,运动时则"热",而运动后又很快凉下来。气温的冷热变化与运动前后的冷热交织在一起,非常容易得病。春季锻炼切记:防寒保暖。
二、空气清新
春季温暖而湿润,各种病菌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弥漫于空气中,悬浮在粉尘颗粒中。在锻炼时肺活量加大,可能会吸入大量的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应该在太阳出来雾气消散之后再进行锻炼。
另外,清晨阳光没出来的时候,植物进行的是呼吸作用,氧气的含量比较低。当太阳升起一段时间后,气温开始回升,植物也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空气的透明度也有所增加。这个时候就比较适合锻炼了。
因此,室外锻炼尽量选择光照充足,有草有水,空气清新的地方,如果是在室内跳健美操等活动,则需要通风良好。
三、运动不宜过猛
虽然春季的气温开始回升,比较适宜进行体育锻炼,但这时候的人体是刚刚经历了比较寒冷的冬季,肌肉和韧带都还是比较僵硬的。在这个时候锻炼,如果一开始就过于猛烈的话,很容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所以春季锻炼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可以使得肌肉和韧带在热身的过程进入运动状态,防止受伤。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充分活动一下四肢和腰杆,包括手指等细小的关节是非常必要的。
四、运动量不宜过大
即便是在运动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活动,由于各个身体内的各器官脏器都处于逐渐复苏阶段。在器官如此"慵懒"的状况下,人体自然而然地就出现人们常说的"春困"。显然在这时候,身体对运动的承受能力还不是最强,因此锻炼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运动量不能过大。如果一到运动场里就猛练猛跑,很可能会加大心肺功能的负担,这样锻炼反而不如悠着点好。
因此春季体育锻炼注重人体技能的恢复,不能盲目追求运动量。人体运动科学专家们建议的"春季锻炼要循序渐进",或者是"要学会'韬光养晦'"是非常有道理的。(冯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