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评论:医生为何对办私人诊所不“感冒”?

评论:医生为何对办私人诊所不“感冒”?

2014-03-03 10:29:00

来源:重庆晨报


    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工作会上透露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市将探索建立医生自主创业制度,允许在职医生开办私人诊所。不过,这种看上去很美的惠民举措,似乎并没有得到在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回应。

    (3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不少媒体将之解读为“鼓励医生开门诊”,但这是一厢情愿。在此,大有必要区分允许和鼓励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办医门槛。

    “允许”意味着高成本高门槛。主观上,卫计委表达很清楚,确实只是“允许”,“探索”一词传递的信息也是保守的。在客观上,当下,办医成本和门槛之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官方说得很明白,只允许副高以上职称的在职医生开私人诊所,并且还得在该技术职务上连续任职工作2年以上。符合这种条件的医生在数量上本来就少得可怜,把绝大部分医生排除出在这种资质之外,是看得见面包却吃不到面包的游戏。从常识上看,开设接诊常见疾病的私人诊所却硬性要求副主任医师,而不是全科医师,本身就是违反常识的选择。

    其次,副主任级别的医生在医院都是一线临床骨干,而且多数集中在大医院,他们哪来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开私人门诊?在今天的中国,申办一个门诊是一件程序繁琐、非常麻烦的事情,“麻烦”的意思就是高成本。协和急诊女超人于莺去年辞职就说正在筹备开门诊,但至今半年时间过去了,还在筹备中。

    医生创业也要考虑收益和风险问题。按照惯例,门诊通常走的是全科医疗路线。私人诊所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辅助检查和手术团队的后备资源,一般只适合接诊慢性疾病和常见疾病。疑难和危重疾病的患者,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医院而不是诊所。但在国内,全科医疗和廉价医疗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副主任医生们也是市场经济人,如果在医院多点执业做手术收益更大风险更小,专家们有什么动力去开私人诊所?

    还有最重要的一种鼓励,就是让公立大医院逐渐取消门诊服务,放弃常见病的业务,将全部精力集中到疑难危重病上来。海南省医学院院长吕传柱前不久建议,三甲医院应该全面取消门诊,各级医院的专家逐级下沉至下一级基层医院。大医院主动从普通常见病的市场退出,这才是盘活私人诊所这类基层医疗机构的关键所在。“大医院病”的养成,某种程度而言,是资源过度的竞争所致,大医院在和基层医院抢病人和医生,基层医院岂能不萎缩,出现两级分化的马太效应?

    医生办诊所,是帮忙解决医疗弊病而不是增加问题,有足够的竞争,才是铲除以药养医和过度医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最大推动力。如果医生们集体对办诊所不感冒,只会让医疗弊病蔓延和因此变得肥胖。最重要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公立大医院,造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垄断是一切低质量服务的源头。

    政府是不是在鼓励办诊所,医生们清楚得很。在市场环境下,“允许”不去,“鼓励”才去,用脚走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所以,与其说医生为何对办私人诊所不“感冒”,不如追问有关部门为何不鼓励医生开私人诊所。

  • 相关阅读
  • 陕西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联合行动 重点打击无证行医

    (记者梁璠 实习生刘期洁) 记者昨日获悉,即日起至今年10月,省卫计委等9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联合专项行动。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违法行为,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的“医托”行为均在本次专项行动的打击范围内。...

    时间:03-03
  • 倒春寒!小心冻疮等冬季皮肤病“重出江湖”

    原以为可以舒舒服服赏春了,没想到凌厉的冬天又杀了个回马枪,连日来的阴雨空气,让许多老人、孩子很受伤,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记者了解到,冷空气过后,“冻疮、瘙痒、红斑”等皮肤问题又重出江湖。骆丹主任介绍:人体会有不显性出汗,会不知不觉挥发水分,就像菜会干,水会蒸发一样。骆丹主任介绍,美美主要是泡脚水过热造成的火激红斑。...

    时间:03-03
  • 澄清鸡蛋的十大误传:红壳蛋比白壳蛋有营养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产妇应该保证食物多样性,除了每天吃一两个鸡蛋,还要吃肉类、奶类、豆类、粮食和果蔬,以达到膳食平衡。鸡蛋羹、蛋花汤是首选,而炸鸡蛋或煎鸡蛋不容易消化。...

    时间:03-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