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婴医院的“五星级产房”图片,昨日在网上引起普遍不满。不仅硬件如同五星宾馆,入住这种3000元一天套房的孕产妇,还可享受“点医生”和24小时陪护等特需服务。
公立医院设“五星级产房”是走错了方向。我国公有医疗资源极其紧缺,在各地大医院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病人或病人家属带着被子、行李等蜷缩在角落,啃着馒头,为的只是能等到医院的一张床位,或是挂上某位专家的号。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将本来就十分稀缺的资源用来搞奢华和特需,怎能体现政府的投入在使用上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原则?有限的资源分配怎么能体现公益性,更多地普惠众生?
公立医院姓“公”,就要对所有患者实施一视同仁的救死扶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仅靠公立医院自觉不行,要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对已有的公立医院“五星级”也不应下不为例,该下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