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达州市大竹县一个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徐文建,仅因1碗抄手的恩情,他用了12年来回报,这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也感动了竹乡,在巴山渠水间竞相传颂……一碗抄手满是温暖与感动
5月11日,又到了一年的母亲节。大竹县竹阳镇城郊。“婆婆,我又来看你了,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徐文建将一叠香纸置于王子玉老人的坟头,慢慢点燃,“婆婆,你走了几个月了,我们和街坊到现在都还不习惯。”
一张又一张的香纸化为了灰烬,火光映红了徐文建的脸颊,望着跳动的火苗,记忆又爬上了他的额头。
事情还得从35年前说起。当年,因为家庭贫困,15岁的徐文建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离家不远的大竹县城里一些小餐馆挑潲水。
那时,由于地处城郊,徐文建的家里养了好几头猪,为了节省开支,父母让他平日里到这些地方去挑潲水喂猪。“当时家里穷啊,我不但身体很单薄,而且力气也小,很多时候,都只能挑半挑。”
当时,王子玉已年近六旬,一家人租住在东门菜市场附近,日子相当拮据。丈夫体弱多病,儿子从小双目失明,家庭唯一收入就是靠她用板车代人拉货,收入低微。
王子玉并没因自己的贫穷而吝啬,看着徐文建矮小瘦弱,便为他买了一碗抄手,还帮徐文建到旁边的菜市场捡菜叶,让他挑潲水时拿回去喂猪。这些帮助如果用金钱来衡量是非常的微弱,但老人馈赠于徐文建的是温暖和感动,“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今后挣了钱,一定要好好地报答她。”
命途多舛 接连遭遇重大变故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徐文建慢慢地长大了。他不仅学得了一手好木工活,而且砌砖、粉刷,样样都会。凭着自己的手艺,徐文建开始挣钱了,而且还成了家,生了子。
然而,命途多舛,王子玉就没那么幸运了。命运不仅没有垂青这个贤德而善良的老人,随后的这些年里,王子玉接连遭遇了几次重大变故:先是丈夫不幸早逝,随后她本人又在街上拉板车时,遭遇车祸右腿骨折,撞伤他的拖拉机司机也一贫如洗,根本没有任何赔付能力……
然而祸不单行。2001年,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也因病永远地离开了她。在徐文建和爱人的帮助下,王子玉料理完儿子的后事,抑郁成疾。
几个月后,徐文建和爱人一如既往地前去探望老人,发现老人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回家后,他郑重地与母亲和爱人商量,将老人接到家里来长期照顾。
他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随后,他和爱人向院方办理好王子玉的离院协议,将老人接回家。一住,就是12年。
心怀感恩 侍奉她走到生命尽头
由于城市的发展,徐文建现在的家,已经被高楼围绕。
在竹阳镇竹阳社区第6居民小组的一条小巷内,有几间低矮的平房,徐文建一家人,就住在这里。
徐文建的举动,引起了不少街坊邻里的非议,甚至有人问他:“你是不是脑壳有包啊?这老太婆一穷二白,啥都没有,你接回来还多一份负担,对你有啥好处?”对此,徐文建笑笑道:“那是我的事情。”
从此,徐文建和爱人对这位已经83岁高龄,属于婆婆辈的老人,如同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平时饭菜递上手,病时衣不解带,很快,老人就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平时对待邻里,老人也总是满脸笑容,极为和善,相处融洽。
最近两年,老人有时会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徐文建的爱人就成了王子玉的贴心保姆,每天给她喂饭、擦身子,照顾得极为细致。
在王子玉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徐文建看着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每况愈下了,便在她的床前搭个凉椅,天天守着她,尽最后的孝道。老人走的时候,还握着他的手。
“连续三年,我家每年送走一位老人。前年是母亲,去年是岳母,今年是王婆婆。”徐文建说,不过,我不会分别对待,因为,她们都是我的家人,我也将她们安葬在一块的。
在徐文建家,推开堂屋,迎面挂在墙上的,有5位老人的遗像,除了他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一位,就是王子玉老人。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邹辉 摄影报道同步播报
三胞胎癌症妈妈李舒:母爱让我坚强
31岁的李舒,是阆中市的一名社区医生,她有一群三胞胎女儿,可爱活泼。2013年她被查出患有胃腺癌。原本美好幸福的家庭蒙上一层阴影,担心等不到女儿婚礼那一天,她提前20多年,录制了祝福女儿婚礼的视频。从最初决定放弃治疗到坚强面对,她用微博一直记录3个女儿的快乐成长以及自己与癌症的抗争,记录自己对生命的渴望(本报曾报道)。5月11日是母亲节,记者再次对她进行了回访。
李舒说,今年母亲节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整天都和三个女儿在一起,陪她们玩。李舒提起在身边陪伴女儿,很欣慰。
她不仅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也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给妈妈买了一束花,这一年来,都是她在照顾着我,今天这束花代表了我太多的感激。”李舒说,世界上最伟大的莫过于母爱,自己做了妈妈后,更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时隔一年,在回访时她告诉记者,是母爱让她变得坚强,并坚持到现在。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尹秦
原标题:还一碗抄手之情 他侍奉“母亲”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