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药吃几颗何时吃 “服药日志”解决老人“吃错药”难题

药吃几颗何时吃 “服药日志”解决老人“吃错药”难题

2014-06-03 08:37:00

来源:武汉晚报


    医生给患者开药,一般药房会在瓶上划上几杠,如“速尿片20mg,2/日”,表示该药一天吃两次,一次一片。但对于看不清、听不见、认知力下降的老年人,如何读懂成了一道难题。

    省武警医院综合科接诊的多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从2005年起,科主任田翔开始书写“服药日志”,清晰注明早、中、晚要吃哪些药,分别吃几片。类似方法在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市中医院干部保健科、市五医院神经内科、亚心医院等老年患者扎堆的地方流行。医生们普遍认为,指导老年人用药,写清楚比说清楚更加重要。

    93岁爹爹药吃多了

    治病的药成了“毒药”

    93岁的李爹爹患高血压、房颤、肺动脉高压和前列腺肥大,每天要吃大把药片,记准这些药怎么吃,成了大难题。

    4月,坐在轮椅上的李爹爹,被家人推进武警医院综合科诊室。科主任田翔发现异样,肺动脉高压患者腿部多少都有点肿胀,李爹爹一点没肿,皮肤却干燥脱水,像是降压药“用猛了”。随后的检查印证了他的判断,老人血压偏低,电解质严重紊乱。

    原来,此前接诊医生发现李爹爹使用降压药“氢氯噻嗪”效果不理想,将其替换为“速尿”和“螺内酯”,但病历上的标注不够清晰,爹爹服用新增药物的同时仍然在吃“氢氯噻嗪”,导致了叠加用药。找出问题症结,田翔立即为他调整用药,补充电解质,老人这才康复。

    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

    “吃错药”情况普遍存在

    李爹爹并非个例。田翔说,综合科住院病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很多人无人照顾,门诊病人也都是高龄,其中三成老人在没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独自就诊。眼花、耳聋、认知能力下降,成为最大沟通障碍,约两成老人会“吃错药”。

    比如,医生处方上写“速尿片20mg,2/日”,表示该药一天吃两次,一次一片(速尿片每片20mg)。很多老人不能准确理解药物单位的含义,以为20mg是两片药量,按照一次两片吃,导致严重的内环境紊乱。

    再如,“拜新同”等降压药一般每天一片,早起空腹吃,如果简单标注为“1/日”,就有人搞不清什么时间吃。由于早6—8点是血压晨峰,吃药时间不对,效果就大打折扣。

    医生的贴心“服药日志”

    破解老人“吃错药”难题

    “早上:拜阿司匹林1片、拜新同1片、坎地沙坦分散片1片;晚上:阿乐半片……”昨天,81岁的胡爹爹独自赶来就诊,尽管全神贯注听医生讲话,他还是一脸茫然,但当书写清晰的“服药日志”递到他手中,爹爹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2005年,调到综合科工作的田翔,发现老人吃错药的情况非常普遍,开始琢磨更有效的沟通方式。他说,只需要做几个简单的改动,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字写得大一些,早中晚用药像列课程表一样列出来,尽可能用“片”而不是“mg”来说明用量。虽然这会花费医生更多的时间,但患者可以从中受益。

    省中医院谭志虎的专家门诊,接诊的多是老年痴呆患者,他注意到,只有30—40%的老人有家属陪同。为避免老人吃错药,他开口服药尽可能不超过五种,单独用一张纸写清楚,叮嘱老人带回去给家属看。谭志虎呼吁,子女要多关心老人用药情况,建议自备一个分装药盒,把一周用药按天按顿提前分装好。

    记者武叶 通讯员王娟 黄红燕

  • 相关阅读
  • 康美之恋健康云体验升级 平台全面开放

    5月28日,康美之恋健康云改版上线!新版网站的内容更丰富,页面更美观、直接,更有利于广大用户体验。同时,供应商平台全面开放,推出的“全免”入驻政策,让广大医药商家拥有实现“电商梦”的机...

    时间:06-03
  • 川南进入高温酷暑模式 医生教你如何防暑降温

    专家简介: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生。谢守勇:多喝水、少吃多餐、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使用冰袋降低皮肤温度、用凉水冲手腕等方法措施都是非常实用的防暑常识。...

    时间:06-03
  • 健康提醒:莫名骨痛,务必警惕

    罗阿姨年初起经常胸痛,以前有心脏方面的小毛病,一直服用心脏病药物,因此没有引起重视,前段时间,她痛到背都直不起来,来到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就诊。林圣云提醒,中老年人莫名的“骨痛”一定要注意,不一定是年岁大骨质疏松或脊柱疾病等引起,一定要到医院检查。...

    时间:06-03
  • 鼻塞难眠记忆力下降 高三男生高考前紧急治鼻炎

    鼻塞、彻夜难眠、记忆力下降,18岁的冯伟高考前饱受鼻炎困扰。耳鼻喉科主任袁琨说,像冯伟这样高考前来医院治疗鼻炎的高三考生每年都会遇到。...

    时间:06-03
  • 咬肌抽搐导致“大小脸” 伴痉挛的三叉神经痛要及早就医

    (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邓奕茂)来自肇庆的17岁少年小李(化名)从小右侧咬肌经常不由自主颤动,多次被人误会是在咬东西,更麻烦的是常年的颤动导致他右边咬肌异常发达,整个面部肌肉往右边拉纤,变成“大小脸”。专家提醒,像类似的伴有痉挛的三叉神经痛一定要及早就医,避免由于长期痉挛而导致面部肌肉变形。...

    时间:06-03
  • 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为脑瘤

    (记者张秀兰)在5月28日第六个世界多发性硬化日(World MS Day)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多发性硬化症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在北京开展了主题为“没有障碍的世界”系列活动。...

    时间:06-03
  • 多数戒烟门诊“名存实亡” 戒烟药物费用高难入医保

    计划在年内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首次将“戒烟服务”纳入地方控烟立法。全国统一的戒烟服务热线12320,目前也能够向公众指引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戒烟门诊和戒烟服务。...

    时间:06-03
  • 北京打掉特大制售假药团伙 空胶囊壳装原料

    (记者王昊男)记者从北京市公安局了解到:日前北京警方打掉一销售网络覆盖十余省市的特大制售假药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扣假冒降糖宁胶囊、通脉降糖胶囊等各类假药20余万粒及大量假药包材。经审查,2013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徐某等人购买假药包材及原料,在租住地将假药原料装入空胶囊壳及无标识白药瓶。...

    时间:06-03
  • 报告称中国3亿人“超重” 成世界第二大肥胖国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肥胖”,3亿人“超重”。...

    时间:06-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