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在治疗中见好就收或者随意停药,极有可能造成病情恶化,最终危及生命”,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慢阻肺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朱惠莉教授表示,慢阻肺作为全球致死原因第四的沉默杀手,在治疗上一定要坚持“持久战”。
慢阻肺是一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我国约有4300万名患者,每年的死亡人数高达128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第五大致残原因。
为什么慢阻肺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呢?除了缺乏长期治疗意识,并不知道恶化会导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即使坚持治疗也不能断根,自暴自弃外,患者能否方便地使用药物也是影响其坚持长期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专家称,吸入治疗目前是慢阻肺治疗的理想方案。然而,慢阻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传统的吸入装置对他们来说不够便利,有些对吸气流速要求高,有些气雾喷射速度太快,使得大部分药物流失或者沉积在口咽部,导致肺部沉积率较低。因此,给药方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坚持治疗。调查报告也显示,97%的医生认为提高药物装置的操作便利性能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肺血管炳学组组长刘锦铭教授称,目前市面上更高效、安全、方便给药方式很多,新上市的新型软雾吸入装置思力华能倍乐,可实现轻松吸入,高效肺部沉积,也易于携带。
专家指出,对患者来说,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沟通、坚持长期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打好慢阻肺的“持久战,才能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呼吸更畅,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