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肖 翔)“被手机叫起床,被手机哄睡着”,这是36岁的陈先生对手机的最新感慨。“每天醒来第一件事,除了睁开眼就是刷一遍微信朋友圈,睡觉前即使再疲惫也要躺在床上玩一玩手机游戏、刷一刷手机新闻客户端才能睡着。”日前,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手机持有者每天用手机上网超过3个小时,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是麻痹情感的软瘾
手机依赖症,常见于中青年脑力劳动者、学生群体。具体症状就是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学习。精神卫生中心医师介绍,手机依赖也可以称为一种瘾。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满足表面的情绪释放,忽视、阻塞内心的真正需要。
软瘾这个词,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udithWright提出。医师说:“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软瘾不仅仅涉及手机依赖,它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难逃其羁绊。
一些学者已经发现,那些对于某种行为成瘾的人的大脑多巴胺受体中,有和吸毒者差不多的变化。一些调查也发现,手机成瘾的人有较高的焦虑水平,睡眠也不是那么好,还有一些人甚至会出现心慌、发抖、感觉无依无靠的症状。
手机依赖会滋生心理问题
过于依赖手机给人们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带来了严重问题。医师介绍:“人总是自相矛盾,一方面人都喜欢独处,不喜欢被人打扰;另一方面,又怕被群体抛弃,总是希望能够归属于某一个小团体,借助团体的力量证明自己。手机自然是最好的方式和手段,一旦手机不在身边,人的潜意识里就产生一种幻觉,团体中的成员正在进行某项有益的活动,而自己被排斥在外。”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还使人的心理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诸多变化:
★越来越孤独
王女士介绍,大学同学毕业20年聚会,饭桌前坐下不是热乎乎的回忆旧时光,谈论彼此现状,而是分别拿出手机,不停翻看,互相不予理睬,搞得聚会气氛相当尴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因为手机疏远了!
★注意力障碍
手机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人们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人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长此以往会出现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
★忽略身边人
刘小姐的手机从不关机,每隔半小时刷一次屏慢慢形成了习惯,吃饭、睡觉、看电视,乃至去卫生间,手机都不离身。终于有一天,父亲忍无可忍冲她喊叫:你吃饭再看手机的话,我就把它砸了。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忽略身边人多时。
★逐渐失去自己
手机让持有者随时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都随时找到你,让你难以安定。似乎每一个人都属于大家,唯独不属于自己。
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
许多手机依赖者在谈到为何如此迷恋手机时,都会说:因为无聊嘛。坐公交车、地铁,还有一些闲散的碎片时间,手机是打发无聊的最好工具。医师介绍,他发现许多人如果没了手机或电脑,只要待在房间里几分钟就开始“发疯”。他说:“只要人们有闲,互联网就是一个极诱人又可迅速填补空隙的解决办法。所以,手机依赖之外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在越来越多的时候忘记了该如何正确而有意义地集中注意力。”
对于成年人,医师建议大家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尝试着离手机远一点。“很多人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来玩,其实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看看车外,放松一下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