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长夏最宜养脾 吃对食物有助于赶走湿气

长夏最宜养脾 吃对食物有助于赶走湿气

2014-08-20 10:37:00

来源:北京晨报

  眼下正值夏末秋初,在中医定义中,一年并非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长夏即阳历的七八月份,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为湿热蒸腾。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且湿邪易困脾胃,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和感冒发热、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要做到长夏养生,养脾最为关键,故中医有“长夏最宜养脾”的说法。

  湿气和脾气密切相关

  60岁的张先生最近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疲惫,甚至还恶心、头痛,在家足足躺了一天才缓过来。他很纳闷,暑天最热的时候,自己都没病倒,怎么偏偏夏天都快过去了,自己倒是病倒了。这其实正是长夏惹的祸。

  据中医专家介绍,长夏的气候特点是湿气重,而湿气最直接攻击的就是五脏之一的脾。当体内湿气太重,脾脏就容易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运化水谷的功能就会受影响,一方面导致脾胃失和,使人出现头昏脑重、四肢酸懒、大便溏泻。另一方面脾湿会产生痰湿,痰湿内阻后,湿气愈发排不出去,人体内的湿气聚集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觉得困倦。再加上天气炎热,容易出汗,气随汗出,出汗过多的人阳气就会损伤,阳气受损,人就会容易感到疲惫。因此,中医四季养生理论中主张“长夏养脾”,防止湿热侵袭。

  吃对食物有助于赶走湿气

  夏季养脾,首先建议从饮食方面入手。饮食原则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首选清淡、苦寒、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最好,避免吃粘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不过食冰镇食品及寒凉食物。

  长夏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山药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有“气死小人参”之称,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

  大枣也非常适合湿热重的夏末食疗。大枣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虚的人来说非常合适。此外,橘皮(即陈皮)在养脾方面也很有效,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新鲜的橘皮。即便不用来炒菜,用干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

  中药“茯苓”也具有除湿健脾的功能,在炖菜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另外,所有带有“瓜”字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湿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识地挑选食用。

  晨报记者 孔瑶瑶

  • 相关阅读
  • 世界首例3D打印椎体植入术在京完成

    患有枢椎恶性肿瘤的12岁小患者明浩,日前在北医三院换上了世界首例3D打印的枢椎椎体。...

    时间:08-20
  • 肺纤维化:中医治疗可控可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达,随之而来的是污染的加重,相伴随的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多,其中,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也就明显增多了。...

    时间:08-20
  • 7成患者因抑郁症请假 业内人士呼吁立法保护

    “调查发现,70%的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症而请假中断工作,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认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而使工作效率低于平常水平导致休病假;53%的管理者呼...

    时间:08-20
  • 专家提醒:被海蜇蜇伤勿用淡水冲洗

    近日接连发生了两起因被海蜇蜇伤致死事件。被海蜇蜇伤后,首先应迅速离开海蜇存在区域,并去除留在皮肤上的触须,抑制毒素释放。...

    时间:08-20
  • 冲奶粉该用什么水?6岁以下儿童更需重视

    最近有媒体报道,矿泉水不能用来冲调婴儿奶粉,理由是矿泉水所含的矿物质是针对成人的,若婴儿长期大量饮用,会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造成消化不良、食...

    时间:08-20
  • 用药指导:药用维生素D怎么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王静答:维生素D是一类复合物的总称,目前已知的至少有10种,对人体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时间:08-20
  • 英国最新研究发现:常服阿司匹林防癌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8月6日报道,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最新研究发现,每天服阿司匹林可降低几种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时间:08-20
  • 有些药踩准点吃 否则会掩盖病情影响治疗

    随着家庭药箱、夜间药房的普及,许多人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就会赶紧吃药,以求快速缓解症状,其实这样并不可取。...

    时间:08-20
  • 用药提醒:4种药睡前用,副作用小

    对多数人而言,睡前必做的事情是洗漱。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等降钙素,服用后易出现恶心、呕吐、眩晕、走路不稳等副作用,睡前服用可以预防。...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