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沈阳一医生建APP手机“瞧病” 自称为重塑医患诚信

沈阳一医生建APP手机“瞧病” 自称为重塑医患诚信

2015-02-27 08:54:00

来源:新京报

  车轮轧着积雪驶过浑河大桥,20分钟后,于晓鹏将要在医院里接诊一名甲状腺术后的患者。

  这天是2月17日晚7点多,农历腊月二十九。

  上车前,于晓鹏正在沟通另一件事,即将上线的移动医疗平台,还有哪些细节需要完善。

  他把医院装进了手机里。让患者通过线上平台预约心仪的医生,利用医生的私人时间问诊或治疗。平台的数据库里,覆盖了辽宁省所有三甲医院的所有科室。

  需要完善的内容很琐碎,每个医生名下有多个诊疗专业,平台最初设计只能单选,“但实际上这应该是多选,患者可以同时选择一名医生的多项专业。”

  这天之前,于晓鹏和技术团队又敲定了一处细节,在平台上增加了患者与医生的互动功能,让预约有更明确的目标。

  这款计划在正月十五上线的APP,叫做季路医生,“季路”为孔门十哲之一,孔子评价其“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于晓鹏说,创办这款APP不仅为了体现医生的价值,更想改变医患之间不信任的关系。

  医生的价值不在于开药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饭桌上,于晓鹏问了好几次。

  人们都在谈论看病贵,在于晓鹏看来,患者看病的费用,大部分花在了各项检查和药物上,而医生的价值仅体现在几块钱的挂号费上。

  “整反了。”于晓鹏说,每周一天的门诊,自己要接诊大约20位患者。印象最深的一次,其中5位患者是胆囊息肉、7位是胆囊结石,“在这些患者中,可能只有2个人需要手术或住院治疗。”但每位患者排队挂号,都希望得到充分的诊治,在他看来没必要,“就像普通感冒,医生开了一周的药病就好了,不开药过一周也能好。”

  在于晓鹏看来,医生的价值不在于开药,而是问诊环节对病症做出的判断,帮助患者避免过度治疗。创办季路医生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利用医生的空闲时间一对一问诊,虽然挂号费提高了一些,却会省下其他不必要的花费。

  “医生愿意用空闲时间接诊吗?”

  “只有医生最了解医生。”于晓鹏说。

  他关注医患纠纷,知道一些人对医生这个职业不再信任。

  去年初,就在几件伤医事件发生的当口,于晓鹏组织同事拍了一组医生的微电影《生命的守护者》,传到网上当天被置顶,成了热门话题。

  读了6年医学本科,2007年毕业后,于晓鹏进入沈阳一所三甲医院做医生。在很多人眼中需要点“魄力”的开刀手术,在他看来早已见怪不怪,即使是这份职业带来的光鲜,在他眼中也多少有些无奈。

  他需要“季路医生”激活自己。

  不往医院跑 手机能“瞧病”

  2月13日,于晓鹏约访了一家医院的产科主任,随后将采访到的信息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当晚的转发量接近3000次。

  两天后,于晓鹏接到了这位产科主任的电话,对方希望在即将上线的平台上,发布和产科有关的医疗常识,方便有需要的人获取信息。

  在于晓鹏的统计里,类似的医生还有很多,他乐于提供这样的方便,让患者能提前对医生有更细致的了解。

  于晓鹏说,很多人不满于挂号难,更不满于医生有时三言两语的“敷衍”,而APP“季路医生”却是传统诊疗流程的一种补充:通过平台预约既能得到详细的诊治,又能让部分无需手术的患者不用往医院跑,从而缓解挂号难。

  按照程序,如果患者不通过医院挂号,医生无法为其开具检查项目或药品。对于这一点,于晓鹏说,如果患者确实需要检查治疗,只要再花1块钱挂不用排队的便民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于晓鹏说,检查与治疗环节依附于医院,不是季路医生不愿承担风险,而是现行法律不允许这样的移动医疗平台承担。

  于晓鹏总结,季路医生与其他类似APP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仅做线上,还会做线下咨询,实现比通过文字、图片和语音问诊更好的效果,让医生和患者点对点地连接,“很多类似产品的医生像浮在天上,我们是在地上”。

  于晓鹏说,季路医生探索的是一种新模式,既节省了患者的成本,也体现了医生的价值,“如果成熟了,这个模式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省份和城市。”

  APP背后的2000多名医生

  偶尔,于晓鹏会点上一根烟,抽烟是最近2个月才学会的。

  为了做这款移动医疗平台,于晓鹏投入了20万,请了三家软件团队,修改的次数已经记不清了,他不在乎过程有多繁琐,他在乎同行是不是认可。

  主意打定,于晓鹏组织30多名大学同学吃了顿饭,饭桌上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短暂的沉寂,“他们可能没理解,我又讲了一遍。”于晓鹏说,随即在场的同学有人说好,有人议论,也有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

  近乎踌躇满志的宣告,得到的大多却是疑虑,让于晓鹏有些无奈。他想得到鼓励,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医生就应该在设计好的规则里做好自己。

  于晓鹏曾想弄清楚一个问题,移动医疗平台在法规框架里是否被明确禁止,他给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打电话,对方听完他的想法就挂断了,打了两次,他不愿再打了。

  于晓鹏后来了解到,针对自己创办的移动医疗平台,现行的政策法规没有禁止。

  这让于晓鹏更加相信,自己做的事正是公众需要的。

  截至目前,“季路医生”平台后方已有2000多名专业医生,但在最初,于晓鹏邀请这么多医生加入并不顺利。他记得,最初邀请同行加入,很多人会有顾虑,“比如我的同学,他会担心科室主任同不同意,院长会怎么看自己。”但逐渐交流同学也发现,季路医生是在做一款服务患者的产品,并且有很多同行认可,就先后加入了。他自己科室的领导和同事都支持他的创意,有人还加入了他的团队。

  “用诚信让患者相信我们”

  于晓鹏的团队有20多人,除了医生同行,更多的是互联网技术人员。

  2月16日,他去沈阳一处写字楼挑选技术团队的办公室。这间约200平米的办公室,是另外一家公司出租的一间,对方愿意免去租金,但以场地入股。于晓鹏考察了一下午,最终也没急着决定,他考虑的是,公司目前是否需要这么大的办工场所。

  于晓鹏感叹创业的辛苦,所有的细枝末节都要考虑周全,不像做医生,每周只有门诊、手术台和病房。

  和半年前萌生办“季路医生”的念头时相比,于晓鹏说自己的状态已经变了很多,如今他可以很平静地描述这个线上平台的远景,不像最初持续的亢奋,脑子停不下来,累得住了17天院,刚拔下输液管,就得拿起手术刀。

  2月17日,接诊甲状腺术后患者结束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但仍未进入于晓鹏的休息时间。离开医院的路上,他说最近一直盘算着,要把位于沈阳黄金地段的房子卖掉,这样可以保证“季路医生”更平稳地运行。他拉了一些投资,最近仍有朋友想入股,但在他看来,这尚不是远景。

  很长一段时间,他在季路医生的公众号上推荐各种科室的医生,或是讲解病例,或是科普医疗常识,他的目的是让粉丝了解,在医生的团队里,哪些人是被普遍认可的好大夫,“我想把圈子里口碑最好的医生推荐给患者,用诚信让患者相信我们。”

  新京报记者 贾鹏 沈阳报道

  【同题问答】

  新京报:讲述一下印象最深刻的困境故事。

  于晓鹏: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尝试在同学中间引起的讨论。我希望自己的尝试能够得到同样是学医出身的同学们的鼓励,但在得知我讲的移动医疗平台的功能后,只有少数同学觉得这个东西好,也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尝试不应该由我来做,医生做这种事有点不务正业。

  新京报:新的一年有哪些新希望?

  于晓鹏:希望季路医生能够不断壮大,得到同行、患者和政府的肯定,更希望将来把季路医生覆盖到其他城市。

  • 相关阅读
  • “人头移植”两年内可能成真 道德上存极大争议

    卡纳维洛博士认为,头部移植手术将帮助到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这样的瘫痪病人。卡纳维洛博士希望今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神经外科医生会议上,组建团队在2017年探索“换头术”的可行性。...

    时间:02-27
  • 情绪就像过山车?小心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常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能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

    时间:02-27
  • 盘点“节后病” 抢红包落枕 大吃大喝肠梗阻

    “每逢春节病三天”,春节假期刚过,医院门急诊就进入了一个小高峰,南京市中医院的门诊量已经是平时门诊的3倍,急诊在节假日期间更是往日的4倍。...

    时间:02-27
  • 24岁女战士突发疾病不幸去世 捐赠器官救了5个人

    当天下午,军区广州总医院的专家为她进行了肝脏、肾脏、角膜等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手术。羊年第一天,冯碧仪的两个眼角膜被分别移植给一名四川的9岁儿童和一名江西的21岁青年,她的两个肾脏被分别移植给广州的两名病人,她的肝脏被移植给佛山的一名病人。...

    时间:02-27
  • 法国小伙意外身亡捐器官 无锡患者接受肺移植存活

    小奥的肺通过网络配对,被送往无锡市人民医院,至此,法国小伙小奥的器官移植将为4位中国病人获得新生。...

    时间:02-27
  • 天价抗癌药格列卫纳入成都医保

    只有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时产生的药品费用,才能报销。但该药同样属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品”,纳入医保后,就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时间:02-27
  • 岳云鹏脸部长瘤或致面瘫 专家教您自查腮腺肿瘤

    ”江苏省名中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钮晓红主任中医师介绍说,从临床收治的这类患者来看,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青年。...

    时间:02-27
  • 传蒸桑拿“护心” 医生:运动出汗更健康

    对于不少过完年身心劳累的读者朋友而言,闲暇之余蒸蒸桑拿似乎是个不错的放松方式。...

    时间:02-27
  • 急刹车造成“挥鞭伤” 受伤程度与汽车惯性相关

    各位开车的亲们,一定要记得安全行驶,如果开得过快遭遇急刹车,当心造成颈椎“挥鞭伤”。伤情的轻重程度与甩动的惯性大小密切相关,轻者造成颈部疼痛、手痛手麻,重者或致四肢瘫痪。...

    时间:02-27
  • 脑卒中病情稳定后72小时后应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包括三方面: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训练。康复训练应按照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原则  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72小时,就可以尽早开始康复治疗。肢体康复训练应注意以下事项:(1)体位的摆放:防止患者肢体受压,在发病急性期最好采用健侧卧位。...

    时间:02-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