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教育资讯

聚焦教育改革:中国制造急需提升为“中国智造”

中国制造提升“中国智造”

2010-07-11 10:22:33

来源:新华网

  “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正在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成就举世罕见——在世纪之交的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至50年的历程,完成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列世界第一,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年授予博士学位数居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改革从未止步——中国已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面临着新的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任务。国家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国家必需”。

  经过连续几年的财政专项扶持和扩招,2009年,全国1.4万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规模达到873.6万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分别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

  2008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现场,世界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主持杰克·杜塞多普惊叹:中国将很快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一席之地!

  中国职业教育焕发的勃勃生机,得益于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我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化政府的统筹责任,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积极性,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推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起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建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近5年来,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在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

  呼唤“中国智造”——教育改革的时代课题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向全党全社会宣布,中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在如此振奋人心的目标面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崭新的时代课题:中国教育能否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新动力?能否为提升中华民族创新力提供智力支持?能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人才贡献?

  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自主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粗放型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中国制造”急需提升为“中国智造”,全面开发和提高中华民族原创力刻不容缓,推进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这是一张“面向未来”的时间表: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实施。2006年,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约1.7亿学生全部使用了新课程。至2010年秋季,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2002年,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启动实施,用学分制、学业能力评价等方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的办法。

  2003年,“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启动实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构建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

  2004年,“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启动实施,通过特设岗位、资金支持等方式,在高等教育机构吸纳、遴选、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

  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

  • 相关阅读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会议听取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纲要》编制工作...

    时间:05-15
  • 国务院明确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五大方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时间:05-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