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一位王姓家长看到儿子的个性化录取通知书后说:“这种录取通知书太花哨了,高考录取是严肃的事情,不应该用调侃的口吻来表达。”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有所改革是好的。从录取通知书个性化的细节可以看出高校谋求变革的意愿。
对此,张峰认为,个性化录取通知书的出现,实质上是高校在服务学生工作中的一种创新做法。呆板的录取通知书,当然可以达到录取通知书传递信息的目的,但高校也知道,如今的学生在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对待新事物等方面,都与以前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高校,迎合学生这一点是没有错的。但也不能太过头了,否则有哗众取宠之嫌。
学生们对个性化录取通知的认可和给予的积极评价,让张峰看到了学生对创新理念的认同。张峰告诉记者,创新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同的,但作为中学生,他们对个性化通知书的认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对创新理念的认同和追求,这与当代教育改革有关。高校应该以个性化录取通知书为契机,转变教育理念和方式,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差。这是个性化录取通知书带来的最大启示。
一位专家表示,与在录取通知书上别出心裁相比,更期待这种创新的理念能在今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看到。一所高校只有在教育制度、教学方式上让学生感到温暖和亲近、感到钦敬和向往、感到知不足而后学,这才是一所成功的学校,才是一个真正让学生成长进步修身提质的殿堂。